下載英文PDF下載西班牙語 PDF

目錄

引言:禱告的興奮與艱難

第一部分:最難遵守的命令
什麼是祈禱?
不住地禱告是什麼意思?
禱告究竟怎樣感動上帝呢?
為何禱告如此困難?

第二部分:堅持不懈、有力禱告的十個方法
1. 禱告以便更親近神。
2. 祈求遠離罪惡。
3. 用聖經向神禱告。
4. 為其他人祈禱。
5. 為王國祈禱。
6.私下祈禱。
7. 與其他人一起祈禱。
8. 迫切地祈禱。
9. 簡單地祈禱。
10. 祈禱使你的心與上帝的心一致。

第三部分:關於禱告的秘訣

結論:因為上帝回應禱告

追求更偉大的祈禱

作者:Matt Thibault

引言:禱告的興奮與艱難

為什麼祈禱如此令人興奮——或者說,為什麼 應該 是嗎?首先,上帝確實回應了我們的禱告。請和我一起面對現實:在上帝無限的智慧和至高無上的計劃中,在聖經中,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被鼓勵祈禱,因為不知何故......上帝回應了我們的祈禱。 

我們對上帝說的話在某種程度上對祂的宏偉計劃有重要影響,這一事實令人驚嘆。想想看:上帝賜給人類的其他恩典方式還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嗎?上帝指示基督徒做很多事──例如閱讀聖經、有意為他人付出、奉獻自己為上帝服務。當我們在任何這些領域中順從地行事時,我們都能感受到上帝的祝福,並感受到祂的神聖存在在引導和賦予我們力量。但祈禱是他賜予的唯一恩典方式,透過這種方式他被召喚採取行動,我們可以看到他所展示的力量。祈禱是上帝給的一份不可思議的禮物,因為我們可以看到上帝的舉動。

但現實卻更令人悲傷——祈禱很容易讓人興奮,但做起來卻很難。從山上下來,看到宇宙之神的運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祈禱有時似乎不重要、不必要,甚至無聊。如果你像我一樣,我會對祈禱的想法和潛力感到非常興奮,但很難堅持不懈地祈禱。 

在考慮為何祈禱會如此困難時,我們可以指出導致這個問題的幾個潛在祈禱障礙。也許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和第一世界國家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或者可能是因為我們並不總是能從祈禱中獲得像從其他精神活動那樣的即時積極回饋。或者可能只是因為祈禱就像我們在自言自語而沒有人聽到。但問題的核心是,在幾乎所有情況下,哪裡存在著不禱告,哪裡就存在著不信的根本根源。不禱告就如同不忠誠。

所以,這很令人鼓舞,對吧?既然我們都同意我們都可以在禱告中成長,那麼問題是“我們現在該做什麼?” 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您對回應禱告的上帝的信仰。在這個過程中,我想透過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更有效地祈禱的實用技巧來幫助增強您的祈禱生活。然後我想向你們展示一個關於祈禱的、無人談論的秘密。這就是路線圖和期望的最終目的地。準備好?然而,在我們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之前,我們首先需要更好地理解上帝在召喚我們做什麼,以及為什麼祈禱如此困難。 

第一部分:最難遵守的命令

祈禱是令人興奮的,因為上帝會回應我們的祈禱,但它也令人激動,因為這是我們與上帝會面的地方。摩西曾經面對面與上帝交談,而約書亞「不會離開他與上帝會面的帳篷」(出埃及記 33:11)。同樣,今天我們也可以進入天堂的寶座室,與上帝軍隊的指揮官交談。然而,儘管上帝希望祈禱能為人們帶來無限的刺激和意義,但對當今的許多教會來說,祈禱依然是信仰中最薄弱的環節。 

因此,在嘗試解開祈禱困難之謎時,讓我們提出並回答幾個問題,以徹底了解為什麼我們這麼多人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1. 什麼是禱告?

儘管人們對祈禱的潛力感到興奮,但首先要問的是:“它是什麼?”簡而言之,祈禱最基本的意義就是 與上帝交談。正如一位改革家所說:“祈禱就是在上帝面前敞開我們的心扉。” 這種向上帝敞開心扉的交流可能涉及對上帝的崇拜、感謝上帝為我們的生活提供的供給和祝福、向上帝懺悔罪孽以求寬恕,以及懇求上帝的幫助 — — 無論是透過祂的力量還是安慰。總而言之,可以很容易地爭辯說,祈禱是我們基督徒生活中所有恩典節奏中最簡單的。 

以此基本定義來幫助我們理解祈禱,重要的是要知道上帝的旨意實際上是讓我們祈禱——並經常祈禱。祂不希望我們偶爾想祈禱時,或在真的陷入困境時才祈禱。但上帝其實希望我們「不住地禱告」(帖撒羅尼迦前書 5:18)。他渴望與他按照自己的形象所創造的人們,也就是我們,進行持續的交流。上帝希望我們祈禱。

2. 不住地禱告是什麼意思?

看到「不住地禱告」這節經文,就如同在涼爽的日子裡跳入冷水池,在精神上產生震撼一樣——對身體造成巨大衝擊!但不停地禱告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如果您曾經嘗試過不停地祈禱,那麼到中午時您可能會發現自己灰心喪氣並準備放棄。尤其是在做其他事情時,一首歌很快就會出現在你的腦海中,一種幹擾會將你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很快你就不再想祈禱了。多工處理畢竟是個神話(查一下科學,它是真的!)。在上帝創造我們的結構中,我們實際上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有些人可能擅長在兩件事之間來回切換,但是,人類的構造極為簡單,我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既然如此,我們在交談、發送電子郵件或專注於手邊的其他必要任務時該如何祈禱呢?要不是我們一直在不斷失敗,甚至根本無法履行上帝的命令,就是我們誤解了上帝話語的意圖。  

透過常識和研究耶穌的生活,我們可以推斷,雖然人不可能時時刻刻與上帝進行言語交流,但可以保持一種 處置 在任何場合、全天進行祈禱。從否定的角度來說,無論何時、何地、何環境,祈禱都是適當的。看起來,這個命令可能與永久的祈禱活動關係不大,而與普遍的祈禱態度關係更大。簡單來說,不住的禱告就是培養禱告的性情和本能。 

最令人驚奇的動物本能之一是帝王蝶的遷徙。這些微小的生物經歷了一次令人驚嘆的旅程,從加拿大和美國到達它們的越冬地墨西哥,行程長達 3,000 英里。讓這種本能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種遷徙不僅僅是一代人的努力,而是往往跨越多個世代。這些蝴蝶將利用太陽的位置和地球磁場等環境線索來完成這趟不可思議的旅程。那麼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透過造物主賦予他們天生的本能。

同樣,上帝希望看到我們養成經常祈禱的習慣和與生俱來的祈禱本能。這種本能的、不停的祈禱看起來就像是一種時刻準備著並願意祈禱的姿態。 任何時間任何地方 關於 任何事物

任何時間。大衛每天早上祈禱(詩篇 5:3),而但以理則在每次吃飯時祈禱(但以理書 6:10)。彼得和約翰在下午禱告(使徒行傳 3:1),詩篇作者在半夜禱告(詩篇 119:62)。我們發現耶穌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候、在許多不同的情況下都會祈禱(路加福音 6:12-13)。不停地祈禱的動機在於上帝一直在工作,並且永遠不會停止作為上帝。親愛的朋友,這意味著你可以隨時祈禱!當您剛醒來時,或當您在工作開會時(如尼希米記,尼希米記 2:4-5)。如果你睡不著,就祈禱吧!如果你感到快樂,就祈禱吧!如果您感到焦慮、孤獨或悲傷—請祈禱!無論白天或黑夜,我們的天父都願意聆聽我們的祈禱。

任何地方。透過檢視一些聖經的例子,我們也發現不住的禱告意味著沒有固定的禱告地點。是的,許多人在聖殿裡祈禱,上帝也確實宣稱祂的殿將成為「禱告的殿」(以賽亞書 56:7-8)。此外,教會被要求集體祈禱,就像最初聚集在一起「祈禱」的模式一樣(使徒行傳 2:42)。但聖經也記載了大量在戶外發生的禱告。以撒在曠野祈禱(創 24:63)。大衛在城裡祈禱(撒母耳記下 2:1-7)。尼希米在國王的宮殿裡祈禱,當時他向國王提出了一個有爭議的要求,這個要求可能會對生死產生巨大影響:「他向上帝祈禱,對王說」(尼希米記 2:4-5)。我們不要忘記耶穌在世生命的最後二十四小時,祂在花園裡祈禱(馬太福音 26:36-56)並被釘在十字架上(路加福音 23:34)。就我個人而言,我最美好的祈禱時光是在攀登陡峭的山峰時,大汗淋漓地傾身祈禱。感謝主,從任何地方都可以到達天堂!

這些經文不只教導我們禱告 發生在任何地方—他們教導祈禱 應該 到處都會發生。事實上,可以說,如果要實現帖撒羅尼迦前書 5:18 中的上帝之心,就必須隨處祈禱。 

任何事物。最後,不住的禱告意味著我們禱告的主題的範圍和規模確實是無限的。彼得告訴我們要將我們的憂慮卸給主(暗示:「無論是什麼憂慮」),因為祂關心我們(彼得前書 5:7)。不住的祈禱意味著不應該有神聖與世俗之間的表面區別,甚至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事物都可以成為我們祈禱的主題。使徒約翰為一個人的身體疾病祈禱(約翰三書 1:2)。保羅為他的旅行計劃和他身體上的一根刺祈禱(哥林多後書 12:8)。但以理為耶路撒冷禱告(但以理書 9:19)。耶穌在最後的逾越節宴會前與他的追隨者祈禱,並且祈禱了更多!看來,廣泛祈禱的唯一限製或警告是以不直接冒犯或違背上帝的方式祈禱。這也許就是耶穌為門徒開始模範禱告時的意思:「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 6:10)。我們為他人禱告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正如保羅對提摩太的勸誡:「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提摩太前書 2:1)。當我們以符合上帝聖言的方式祈禱時,我們可以自由地為世間任何事物祈禱。 

這就是上帝希望我們祈禱的方式。有一種態度、一種性格和一種本能,隨時隨地與他談論任何事情。 

更清楚地理解上帝讓我們祈禱的意圖意味著現在不再有任何藉口。我們不能以「它太複雜,它太過時,或者我還不夠好,不適合祈禱」等藉口為藉口。我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會對詩篇34:6的話產生共鳴:“我這困苦的人呼求,耶和華聽見了。”也許這就是你需要開始的方式。無論您是誰、無論您做過什麼,您都可以祈禱。好消息是,雖然追求祈禱生活的任務看起來很艱鉅,但在他的幫助下,這是可能的。

3. 禱告怎樣感動上帝?

在對祈禱只是與上帝交談,以及祂希望我們如何將祈禱作為我們生活中的一種本能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後,我們現在必須考慮祈禱的品質或有效性的差異。換句話說,哪些類型的祈禱 真的有效, 和 來自誰?詹姆斯指出,「正義之人」的祈禱大有裨益(或可成就大事)(詹姆斯書 5:16)。他也說,你們求而得不著,是因為你們沒有憑著信心求(雅各書 4:3-5)。耶穌說,即使只有一點點信仰也足以與上帝一起移山(馬太福音 17:20)。然而,在同一節中,他質疑當他回來時是否會在地球上找到信仰。這些經文應該向我們揭示,冷漠、半心半意和本質上自私的祈禱與有效而有力的祈禱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如果我們不小心,禱告就會偏離其表達神與人之間關係的初衷,變成一種死板而盡職盡責的宗教。現在讓我們達成一致——沒有人想要更多的宗教!如果我們不小心,禱告就會從以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榮耀和上帝的王國目標為中心,轉變為以我的需要、我的榮耀和我的目的為中心。 

上帝希望我們所做的禱告和感動上帝的禱告是基於與上帝之間的親密關係並以上帝為中心而產生的強有力的禱告。正是本著同樣的思路,詩篇作者迫使我們「尋求上帝的面容」(詩篇 27:8)。當耶穌為門徒樹立禱告的榜樣時,他告訴他們首先要尊神的名為聖,然後按照神的旨意為神國的進步禱告。根據耶穌的說法,有力的禱告的秘訣是認識上帝的名聲,了解上帝的旨意,並尋求上帝對祂的國度的目的——所有這些都需要與上帝的關係。如果上帝是一列貨運列車,而我們是乘客,那麼我們希望我們的禱告與祂強大的力量所去的方向一致!有力的禱告是與神的旨意和神的工作一同參與的禱告。

我們所追求的,是讓神喜悅的禱告!我們希望我們的祈禱能產生震撼天地的效果——祈禱能以強而有力的方式感動我們的心,影響我們所居住的社區,這種祈禱不僅僅是一種處方,而且充滿了來自上天的力量。 

在了解了祈禱是什麼以及有力的祈禱是什麼樣子後,我想回到這個問題:“為什麼祈禱如此困難?”

 

4. 為何禱告這麼難?

當禱告與上帝的旨意一致時,它可以帶來什麼結果? 為什麼祈禱是最難遵守的命令之一? 帖撒羅尼迦前書 5:18 這三個簡單的字並不難理解。更糟的是,祈禱這個動作太簡單了,我四歲的孩子就能完美地完成它。但在日常生活中,要不停地保持祈禱的精神是極為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儘管我確信每個時代都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遭遇最艱難的時期,但同樣也存在著這個時代、這個地方這一代人所獨有的可以減輕痛苦的誘惑。考慮所有阻礙形成穩定的祈禱節奏的因素。由於技術進步和美國資本主義鼓勵忙碌的生活,生活節奏達到了馬赫數。辛勤工作、忙碌和奔忙通常會得到金錢、認可和進一步的機會作為回報——這創造了一個充滿機會的土地,但也創造了一個工作狂的土地。我們對工作已經如此上癮,以至於對許多人來說,生產力和效率已經成為他們所追求的新多巴胺水平。每個人都在追求新穎、快速、創新的事物,也就是能夠立即獲得回饋的事物,而不是緩慢、長期的專案。社會是進步的、進取的。職場上講究的是履歷和資歷,不僅要看你知道什麼,更重要的是,你認識誰。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我們的文化背景,並將緩慢、長時間、沉思、冥想的祈禱實踐融入其中。你能說: 方樁,圓孔?

然而,考慮因我們獨特的文化困境而放棄祈禱的可能性 — — 甚至只是將其最小化 — — 就像在沉船的最後一艘救生筏上捅一個洞一樣。正是在快節奏文化的狂暴下,基督徒需要更多的放慢腳步的時間,而不是更少。我們需要更多的獨處和安靜,而不是更少。我們需要更多的祈禱,而不是更少。馬丁路德曾說過:“今天我有很多事要做,所以我要用前三個小時來祈禱。”

許多人因缺乏禱告而遠離了與基督的親密同行。對某些人來說,這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祈禱,也許從來沒有人教過。其他人知道如何祈禱,但他們沒有這樣做的願望。還有一些人渴望祈禱,並且祈禱了一段時間——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被相互競爭的慾望所吸引。這種悲慘的情景可能是由於分心、解構,甚至是因缺乏結果而產生的無聊而發生的,每個基督徒都必須小心,避免陷入其中。也許這就是為什麼 H. 麥格雷戈會說:“我寧願訓練二十個人祈禱,也不願訓練一千人佈道,牧師的最高使命應該是教會他的人民祈禱。”看起來,如果敵人能讓基督徒忽視祈禱,其餘的解構就會水到渠成了。  

因此,為了幫助我們繼續追求更深層和更一致的祈禱,我相信接下來的十條建議將極大地幫助任何想要保持與主同行活力並追求更偉大的祈禱生活的基督徒。

討論與反思:

  1. 誠實地評估你的祈禱生活。您可以透過哪些方式來透過禱告與上帝建立更深層的關係? 
  2. 有哪些實用的方法可以將禱告融入你的日常生活中,以便你遵守上帝「不住地禱告」的命令(帖撒羅尼迦前書 5:18)? 
  3. 知道上帝利用我們的禱告來改變事物會如何影響你的禱告動力?

第二部分:堅持不懈、有力禱告的十個方法

面對珠穆朗瑪峰般巨大的挑戰,需要人們本能地不斷祈禱,人們不禁感到有些謙卑。誠然,從一開始這便是一項自相矛盾的追求,當說一個人的祈禱生活已經「到達」時,立即暴露出這個人的祈禱生活還遠未到達!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祈禱只是讓人謙卑,有時甚至讓人沮喪。 

所以我想要做的是從原理走向實踐。接下來是十個快速“把手”,旨在幫助您在日常向上帝祈禱的實際活動中。 

祈禱以便更親近上帝。

禱告以便更認識上帝。和他談論他自己、談論世界、談論你的心事。保持誠實和脆弱,回歸簡單而偉大的真理,記住上帝對你瞭如指掌(馬太福音 10:30)——並且他關心你(彼得前書 5:7)。大衛以此方式勸誡我們「尋求神的面」(詩篇 27:8)。 

  1. 因撰寫大量有關祈禱的文章而聞名的 M. Bounds 曾說過:“最了解上帝的人,其祈禱最富有力量。對上帝的了解甚少,對上帝感到陌生和冷漠,會使祈禱成為一件罕見而無力的事。”

因此,請更虔誠地祈禱,以便更接近上帝,看看祂會做什麼。

祈禱遠離罪惡。

約翰·班揚說:“禱告會使人停止犯罪,或者罪惡會誘使人停止禱告。” 魔鬼的策略計畫是利用罪惡感和羞恥感來阻止基督徒祈禱,只會進一步加劇內疚和羞恥,最終疏遠我們與上帝的親近。這種策略和伊甸園一樣古老,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能就如上週一樣。罪惡使我們無法找到罪惡的解藥,那就是祈禱。

上帝希望我們祈禱的部分目的是讓他/她自己的心謙卑下來。馬太福音第 6 章中的主禱文教導我們懺悔自己的罪孽,並祈求上帝的幫助,以擺脫誘惑。詩篇中充滿了大衛對上帝的呼喊,涉及他自己的罪、寬恕以及與主同行(詩篇 22、32、51)。保羅不羞於請別人為他祈禱,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在精神上也需要祈禱(西 4:2-4)。也許最清晰、最富教育意義的勸誡是《哥林多前書》10:13:「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在受試探的時候,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所有這些只是意味著,基督徒的祈禱生活的常規部分應該是請求上帝幫助遠離無處不在的罪惡誘惑。

 

用聖經向上帝禱告。

唐納德·惠特尼寫道:“當你祈禱時,通過一段聖經來祈禱,特別是一首詩篇。” 惠特尼的方法雖然簡單,但卻意義深遠。許多基督徒的經驗往往是一遍又一遍地祈禱相同的幾件事,然後陷入自己的思緒中,最後結束一天的禱告時間。此外,如果不確定所做的禱告是否符合聖經,甚至不確定是否會讓上帝感到高興,那麼也會令人沮喪。此外,「我昨天才禱告過」這樣的想法會逐漸消磨祈禱者的積極性,甚至導致他們完全停止祈禱。透過聖經向上帝祈禱的美妙之處在於它解決了整個惡性循環。先前的祈禱都是例行公事、重複的,現在它為祈禱帶來了新鮮、新穎的內容。以前的祈禱是否符合上帝的旨意並不確定,但現在卻完全確定了。總而言之,按照聖經禱告可以讓基督徒保持禱告,並且禱告得很好。

惠特尼認為,詩篇對這種祈禱特別有幫助,因為它們就是為祈禱而設計的。他寫道:“上帝將《詩篇》賜給我們,以便我們將《詩篇》回饋給上帝。”雖然透過書信和敘述向上帝祈禱真理肯定是有益的,但用詩篇祈禱可能挑戰較少。 

關於這一點我要說的最後一件事是受到丹尼爾·亨德森的 6:4 團契祈禱事工的影響:「四向禱告」。摘自《聖經》中的任何一段,祈禱的第一個動作是垂直(向上)。這涉及在經文中尋找上帝值得讚美的某個方面。第二支箭將從天上降下來,射向我們(向下)。這項運動涉及尋找人類墮落的狀況、我們的罪孽以及需要懺悔的事情。禱告的第三個動作是轉向聖靈在我們裡面的工作(向內)。這一運動祈求上帝幫助人們悔改並穩定成長。祈禱的最後一個動作是向外移動,以完成使命(向外)。這次運動是為了祈禱使命能夠透過我來推進。向上,向下,向內,向外;取自《聖經》中任一段經文的四個祈禱動作。

為其他人祈禱。

保羅的祈禱幾乎都是為了他人(而非自己)和他們的靈魂(而非物質生命)。為迷失的和得救的靈魂祈禱。改革家、前牧師威廉·勞,儘管面臨眾多反對者,並且有充分的理由對他們缺乏感情,但他表示:“沒有什麼比為一個人祈禱更能讓我們愛他了。” 許多人驚訝地發現,聖經中為他人祈禱的次數比為自己祈禱的次數少。事實上,在許多為自己禱告的經文中,它都是在集體的背景下實現的(例如馬太福音第 6 章的主禱文:「饒恕 我們我們的 罪…引 我們 不陷入誘惑)。

當我們考慮到耶穌和使徒保羅的例子時,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基督徒需要為其他基督徒祈禱。耶穌常常為他人真誠地祈禱,也許最深刻的是在約翰福音第 17 章的大祭司祈禱中。人們常看到保羅祈求救贖、聖化、最終的榮耀等等。在這些祈禱中,他很少使用模糊、寬泛或籠統的說法,而經常為其聖化的具體方面祈禱。此外,他不僅為他們祈禱,也花時間感謝上帝讓他們的生活成長。我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感謝上帝使其他人的生活成長和成果!

現在,我要提醒大家:在勸告我們為他人祈禱時,我並不是說要祈禱 朝向 其他的。 「上帝……我只祈禱您能讓我這邊的 Billy 認識到自己的罪孽。並幫助那邊的 Sally 對教會更加慷慨。”這最好被描述為祈禱 其他則不然 為了 其他的。但祈禱 為了 其他人的方式是以支持、鼓勵的方式鼓勵他們,激勵他們,鞭策他們走向上帝。 

為他人祈禱的具體應用有很多,並且因人而異。如前所述,父母應該為孩子祈禱,這是他們按照主的方式撫養孩子的盡職盡責的一部分(弗 6:1-4)。牧師應該為他們所負責的羊群禱告(彼得前書 5:2-4)。整個教會應該為他們的牧師和他們所支持的傳道者作為福音工作者祈禱(路加福音 10:2;希伯來書 13:7)。基督徒應該為他們的關係和影響圈內的人祈禱(雅各書 5:15,加拉太書 6:2),也應該為他們周圍迷失和垂死的世界祈禱(馬太福音 5:13-16,彼得後書 3:9)。隨著時間的推移,透過勤奮和自律地學習上帝的話語,基督徒的良知將越來越意識到其他人的需要和聖經對為他們祈禱的期望。但如果你才剛開始,請列出一個簡短的人員名單並開始為他們祈禱。

為王國祈禱。

如果我們的祈禱背後沒有堅定的信念,我們就會傾向於為身體的需要和需求以及主要為局部的、內在的關注而祈禱。然而,聖經用超越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的祈禱來挑戰我們,並從地方內部關注擴展到全球範圍和規模。聖經中堅定的禱告是為了上帝國的進步。 

Leonard Ravenhill 曾說: 

在這個充滿罪惡的時代,我們需要一個渴望禱告的教會。我們需要再次探討神「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在“那偉大的日子”,審判之火將考驗我們所做工作的性質,而不是工作的大小。祈禱中所誕生的一切都將經得起考驗。祈禱是與上帝做生意。祈禱使靈魂感到飢渴;對靈魂的渴望產生了祈禱。

這裡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倫納德關於靈魂的評論: 祈禱使靈魂感到飢渴;對靈魂的渴望產生了祈禱。 我們在這裡談論的是一顆渴望看到上帝的王國透過偉大的使命而進步的心。當一顆心開始向那個方向渴望時,沒有比祈禱更好的宣洩和資源了。

所以朋友們,為上帝的國前進而祈禱吧。祈禱光明照耀並驅散黑暗。祈求上帝以只有祂才能的方式改變人。祈禱他的王國能夠駐紮在大學和醫院、從高樓大廈到無家可歸者收容所。為特定地方的特定人群祈禱。大膽地提出具體請求,以追求百倍的成果(太 13:8)。祈禱他的供給和保護以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方式顯現,只為上帝的榮耀。祈禱上帝的國度在此時此地得到更好的實現,直到耶穌降臨並使其更加充分地實現。 

私下祈禱。

喬納森·愛德華茲被稱為美國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人,他這樣評價祈禱:“基督徒以私人身份做任何事情,都無法像祈禱那樣為促進上帝的工作、推進基督的王國做出如此多的貢獻。”除了在旅途中祈禱以及集體祈禱和公開祈禱之外,還必須留出地方進行私人祈禱。在針對喜歡公開禱告的法利賽人的虛偽時,耶穌教導說:「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馬太福音 6:6)。這裡的觀點已經夠清楚了。 

耶穌本人就是這祈禱原則的最佳典範。在路加福音第 5 章中,不僅看到耶穌離開家一兩次獨自祈禱,而且第 16 節還說耶穌「屢次隱居在曠野去禱告」。考慮到基督徒被要求「照他所行的去行」(約翰一書 2:6),這個例子也與當今信徒的祈禱生活有關。 

這段靜靜祈禱的時間不容輕視。如果不能留出專門的禱告時間而只是在旅途中禱告,最終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Joel Beeke 在反思清教徒的禱告生活時說: 

漸漸地,你的祈禱生活開始瓦解。甚至在您還沒有意識到之前,您的祈禱就已經變成了一種言語上的交流,而不是與上帝心與心的交流。形式和冷漠取代了神聖的必然性。不久之後,你就不再做晨禱了。在與人會面之前先與上帝會面似乎不再那麼重要了。然後你縮短了睡前禱告的時間。在您與上帝相處的時間裡,其他事情也打擾了您。一整天裡,祈禱幾乎都消失了。 

基督徒必須留出專心禱告的時間,獨自禱告,以免陷入同樣的陷阱。

與其他人一起祈禱。

我無法告訴你我參加過多少次會議,在會議結束時,有人羞怯地抬頭看著我,說:“牧師,我——我不太擅長大聲祈禱。”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通常願意憑著信念邁出一步,甚至可能與另一個人一起第一次向上帝公開祈禱。只要他們一說“阿門”,我通常就會從椅子上站起來,熱情地支持他們邁出信仰的第一步,向上帝進行公開祈禱。

親愛的朋友,和別人一起禱告是很好的,大聲禱告也是很好的。在這裡我要冒險說一下,絕大多數聖經中的祈禱(包括記錄的和勸告的祈禱)都是公開的。和我一起思考:主禱文使用複數代名詞(我們的、我們、我們);但以理書第 9 章但以理著名的禱告是集體的(但以理書 9:3-19);尼希米的禱告是在別人面前的(尼2:4);摩西在以色列眾人面前禱告(申 9:19);請記住,這個人由於言語障礙而害怕在任何人面前講話(出埃及記 4:10)。在使徒行傳第 2 章中,早期教會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們熱衷於「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使徒行傳 2:42)。大多數人認為「禱告」是指教會聚會時所進行的正式集體禱告。這裡足以說明主希望我們與他人一起大聲祈禱。

那麼,最好的起點是哪裡呢?在家裡。如果您已婚,則與配偶一起。如果您有孩子,請與您的家人一起。如果您是單身,請找一位室友。如果您獨自生活,那麼請安排時間與教會裡的某個人一起祈禱。但開始和其他人一起祈禱,因為當你這樣做時,你不僅會獲得與某人一起祈禱的祝福,並且可能被祈禱,而且你的祈禱也會成長,同時獲得為坐在你旁邊的人祈禱的特權。

迫切祈禱。

雅各書 5:16 寫道:“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也許正因為如此,威廉·古珀又說:“當撒旦看到最軟弱的基督徒跪下時,他就會顫抖。” 由於禱告在屬靈的爭戰中十分有效,保羅呼籲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進行戰時禱告。在以弗所書 6:18 中,他勸誡聖徒“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為此,要謹慎不倦,為眾聖徒祈求。”簡而言之:上帝希望我們像祈禱一樣去祈禱──因為它確實很重要。  

透過這一小段文字,我想指出緊急的戰時祈禱是什麼樣的。 

  1. 戰時祈禱意味著我一直祈禱(「所有時間」)。
  2. 戰時祈禱意味著我依靠精神祈禱。
  3. 戰時祈禱意味著我為很多事情祈禱(「所有祈禱和懇求」)。
  4. 戰時祈禱意味著當我不想祈禱時我也會祈禱(「竭盡全力」)。
  5. 戰時祈禱意味著我為其他人(「為所有聖徒」)祈禱。

所有這些的背後都隱含著祈禱的迫切性,從「保持警惕」的命令中可以看出。保羅發出這個命令,意味著基督徒對世界的看法可能會變得遲鈍。精神困倦最先顯現出來的領域之一就是我們的禱告生活。 

所以,基督徒,勇敢面對困難吧。當我們周圍爆發戰鬥時,重新認識到危險的緊迫性,並以戰時心態進行熱切的祈禱。

簡單地祈禱。

首字母縮略詞可能會有幫助;它們也可能被過度使用。在這種情況下,這個首字母縮略詞太好了,它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如何祈禱的簡單框架。也許您之前聽過首字母縮略詞“ACTS”,但這個可能更好。這是「祈禱」:

讚美上帝,因為祂是上帝。

R懺悔你的罪孽。

一個向上帝祈求你所需要的東西。

把自己交給上帝,讓他以今天他認為合適的方式改變和使用。

重點是,祈禱沒有神奇的公式。這四個組件都很簡單且易於適應。一個四歲的孩子可以這樣祈禱,一個教授也可以。 

簡單的祈禱會使祈禱變得不那麼學術化,而更具關係性。當我祈禱時,我不會試著用大話來打動上帝。我不使用長複合句。我以一種脆弱、真誠和簡單的態度與他交談 —— 不是為了他,而是為了我自己。當我在造物主面前平靜我的靈魂時,簡單的事物可以清除雜亂,直奔主題。 

因此,請您接受這一點,但我建議基督徒在祈禱時使用簡單的禱告詞。

禱告使你的心與上帝的心一致。

我很喜歡 Bounds 對此的看法:

禱告不是單純地從神那裡得到東西,那是最原始的禱告形式;禱告就是與上帝有完美的交流。如果上帝之子透過重生在我們心中形成,祂就會超越我們的常識,改變我們對所禱告的事的態度。

我只想這樣說:禱告是上帝所指定的,因為它對靈魂有益。 

祈禱在許多方面對靈魂有益,首先因為它使人的意志和願望與上帝的意志和願望一致。事實上,當耶穌告訴門徒要祈禱「願你的旨意成就,願你的國降臨地上,如同降臨天上」時,他很可能想到的就是這一點。這意味著我們不太關心自己的名聲和名字,而更關心上帝的名聲和名字。這樣,祈禱就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上帝身上而不是自我身上,集中在他的王國身上而不是我們的王國身上,集中在精神慾望上而不是物質慾望上。將人的優先事項與上帝的優先事項一致並不是祈禱的主要目的,而是祈禱的副產品。

然而,祈禱不僅僅是因為這種意志的一致而對靈魂有益。這對靈魂也有好處,因為它使我們與上帝建立起親密的關係。它與聖言一起成為上帝渴望與人建立關係的連結點。正如韋恩·格魯登所說:“禱告使我們與上帝有了更深的交流,他愛我們並喜歡我們與他交流。” 

因此,當你對某事感到困惑時,當你感到心裡有些不舒服時,當你感到與上帝疏遠或關注錯誤的事情時 — — 祈禱以便重新調整你的心與他的心。

討論與反思:

  1. 為什麼禱告對親近上帝、遠離罪至關重要?當你祈禱時,你心裡有這個想法嗎? 
  2. 您如何將更多上帝的話語融入您的禱告生活中? 
  3. 你祈禱時是否像在打仗一樣?以弗所書 6:18 如何引導您日常與上帝交談的方式?

第三部分:關於禱告的秘訣

你有沒有想過,也許你 獲得 從祈禱實際上甚至比你 對它?或許祈禱實際上更多的是上帝改變你的心和塑造你的生活,而不是給祂帶來好處或祝福?在了解了祈禱的本質以及一些更好祈禱的技巧之後,我想以鼓勵的語氣——關於祈禱的最好的秘密——來結束本文。在《聖經》中一個著名的章節中,我們得知了一個可以永遠改變你的生活的秘密,而這一切都取決於你的祈禱生活。在本章中,保羅似乎把我們帶入了內心的圈子,在那裡我們可以得到基督徒生活的秘訣,而且隨著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可以屬於我們的祝福,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好。 

想想《腓立比書》第 4 章的開頭:「你們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立比書 4:6)。在這裡,保羅談論了極為常見的焦慮問題。焦慮是心靈和身體對潛在恐懼的反應。通常,這種恐懼是出於對想要尚未擁有的某種東西或某種結果的恐懼,或者是對不想失去已經擁有的東西的恐懼。人們可能會對即將召開的會議、未來的選舉或支付帳單感到焦慮——每件事背後都有各自的恐懼根源。但這裡保羅說:“不要。” 

但是在上帝關於人們如何改變的計劃中,僅僅說「不要」是遠遠不夠的。相反,他說,雖然我們不必擔心,但我們要向上帝祈禱。當我們向上帝祈禱時,我們要「懷著感恩」來到祂面前。朋友,讓我用這個事實鼓勵你:感恩是焦慮的良藥。因此,關於祈禱的第一個秘密是,虔誠的感恩是抑制焦慮並取悅上帝的態度。 

但是,關於祈禱的秘密的最初揭開在接下來的事情中以新的形式出現了。在下一個短語中,上帝許下了一個承諾,這個承諾一周七天都是有效的。您可以隨時將其帶到銀行櫃員機並將其兌現,並且可以反覆兌換相同價值的貨幣。這是什麼承諾?這是和平的承諾:「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 4:7)。上帝的精神說,如果你懷著感恩的態度祈禱,上帝就會賜給你地球上每個人都在追求的東西——和平。根據這節經文,這將是神聖的和平。這將是一種無法解釋、毫無意義的和平。這將是一種平靜靈魂、調整情緒、穩定心智的平靜。這是一種在耶穌基督裡找到的平安,也是一種透過簡單的祈禱就能獲得的平安。 

不管怎樣,這都是上帝的故事的核心,不是嗎?花園裡一片寧靜。和平被罪惡擾亂和摧毀了。故事的其餘部分是上帝恢復和平與秩序的救贖計劃,以便創造力和繁榮可以再次盛行。他會將他的首都命名為耶路撒冷(字面意思是「和平之城」),而上帝之子會出現做什麼?在約翰福音 14:27 中,耶穌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在未來的最終狀態中,新耶路撒冷將會流淌出和平,因為復活的兒子已經征服了和平的每一個敵人,並帶來了與上帝的完全親密。但同時,當我們透過禱告尋求上帝時,我們就能體驗到天堂的寧靜。 

關於祈禱,最不為人知的秘密就是它可以對抗焦慮,促進我們的生活平靜——然而,這還不是全部的秘密。腓立比書第 4 章中緊接著這一部分的經文是勸誡人們救贖自己的生命,第 8 節末尾的最後勸誡是「思考這些事」。第 9 節簡要地命令人們實踐你所宣揚的(並思考!),最後重申上帝的平安是一種祝福。 

但第 10 至 13 節卻蘊含著關於禱告的第二大祝福,保羅自己稱之為「秘密」。保羅感謝腓立比教會對他的關心之後,就進入內心,分享自己跟隨主的信心旅程中的內心經歷見證: 

我並不是說我需要幫助,因為我已經學會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都可以知足。我知道怎樣處卑微,也知道怎樣處富足。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我都學會了面對富足與飢餓、富裕與匱乏的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腓 4:11-13) 

保羅曾經經歷過飢餓和極度貧困的時期,但也經歷過豐裕和奢華的時期。他在這裡提到的「秘密」是 內容。這是他必須知道的秘密。

保羅 學到了 滿足的秘訣是什麼?從本段前面的上下文來看,他似乎已經透過實踐自己剛才所宣揚的內容學到了這一點!保羅在禱告中向主訴說他的憂慮。保羅用感恩的態度取代了貪婪的態度。保羅透過救贖自己的思想去思考真實、光榮、公正、純潔、可愛、值得稱讚和值得讚美的事物,獲得了超越理解的上帝賜予的平安。保羅已經學會如何祈禱。 

可以肯定的是,找到超越環境的真正滿足感是不可能的。這就是保羅以這樣的方式結束演講的原因:“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他需要上帝給予的力量來平息他焦躁的靈魂,並使他感到滿足。而硬幣的另一面也同樣真實——保羅自己的意志力、冥想和紀律不足以帶來真正的、持久的滿足感。他需要超自然的力量才能感到滿足,而這種力量只有透過祈禱才能獲得。 

朋友們,關於祈禱——真正的祈禱——最保密的秘密是,在其中可以發現兩顆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寶石:平靜和滿足。哪裡有平靜與滿足,哪裡就沒有恐懼與憂慮。焦慮被拋到一邊,煩躁也得到了平息。平和與滿足是根深蒂固的、不可動搖的快樂。 

對我們來說,這個真理的應用非常廣泛。無論經歷怎樣的人生風暴,您都可以擁有平靜與滿足。您可能會在工作中弄得一團糟,或者瀕臨失去您的房子。您可能會遇到即將讓您發瘋的家庭糾紛,或者您的配偶沒有跟隨主。您可能會遇到迫在眉睫的危險、對家人的威脅,甚至是死亡。保羅在經歷了一些相當可怕的境遇後寫下了這些承諾,而這些承諾仍然有效。上帝想讓我們知道,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在祂身上找到,並且可以透過簡單的禱告來獲得。

 

結論:因為上帝回應禱告

關於祈禱,你最後要記住的是,我們必須祈禱,因為上帝會回應祈禱。路加福音 18:1-8 中有一個寓言,特別說明了祈禱對結果有實際影響(至少從人的角度來看)。在這裡,一位寡婦堅持不懈地向法官尋求保護,在法官堅持不懈地追捕之後,法官最終同意了這位婦女的請求。然後,在第 6-7 節中,法官(邪惡)和上帝(公正而富有同情心)之間進行了小於大於的比較。耶穌所要傳達的意思是,上帝對我們堅持不懈的祈禱感到高興,並且祂會回應符合祂旨意的禱告。朋友,花一點時間讓這個簡單的事實鼓勵你: 上帝希望你祈禱,祂也希望回應你的祈禱。

可以想像,即使祈禱對今生的實際改變沒有任何作用,它仍然是一種有價值的精神鍛煉,因為它是一種令人愉悅的服務上帝行為。再一次,可以想像,即使祈禱沒有在「外面」引起任何改變,它仍然是值得的,因為它能給人帶來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神聖的平安和滿足的個人祝福。然而,聖經明確指出,上帝確實會回應禱告,並會因禱告而即時採取行動,這一事實為禱告提供了更大的動力。祂不但聽禱告,而且祂有權力實現任何令他喜悅的事(弗 3:20)。祂不僅是至高無上的君王,而且還深切地關心人類(太 6:26)。祂不僅至高無上、親密地關心我們,也為我們開闢了與祂交流的途徑。這三重真理意味著,當我們祈禱時,如果發現祈禱與這個意願一致,那麼就有充分的理由希望並相信這個請求會真正實現。耶穌鼓勵人們在祈禱中表現出大膽甚至無畏的信念,他將祈禱比作移山——然後說上帝會做到這一點!重點很簡單:祈禱,因為上帝會回應祈禱。

所以朋友,這是我們旅程的結束,但希望這也是你新旅程的開始。這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您對回應禱告的上帝的信仰。透過一起思考什麼是祈禱以及為什麼祈禱如此困難,我們得到了幫助。我們已經了解了一些關於如何更有效地祈禱的實用技巧。然後我們揭示了一些關於祈禱的秘密。如果您已經做到了這一點,我相信,透過信仰和祈禱,您將受到激勵,對上帝更加信仰,從而更加虔誠地祈禱。當你即時參與此事時,不要祈禱得非常完美。不要等到生活整理好之後才去祈禱。只要開始祈禱,看看上帝會做什麼!

討論與反思:

  1. 透過閱讀這本指南中的內容,您對回應禱告的上帝的信仰有何增長? 
  2. 現在的平靜與滿足與您過去的祈禱生活有何不同? 
  3. 您可以採取什麼簡單的步驟來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進行祈禱? 

個人簡介

馬特擔任加州聖地亞哥 Doxa 教會的首席牧師。他擁有碩士神學院和南方浸信會神學院的學位,並曾擔任多所高等教育機構的兼職教授。當不與家人在一起時,馬特的熱情在於引導人們透過培養門徒來實現繁衍的願景。 

在此訪問有聲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