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會生活
作者:格蘭特‧卡斯爾貝裡
英語
西班牙語
如果我告訴您,您的靈性成長中有一個秘密是大多數現代基督徒從未弄清楚的,您會怎麼想?如果我告訴您,有一種催化劑可以促進您在恩典中的成長,但如果您不加以利用,它就會阻止您在基督徒的道路上達到完全成熟,您會怎麼想?如果我告訴您,如果您不知道這個秘密,您將永遠無法完全認識上帝,那麼您會怎麼樣?我到底在說什麼?秘密是什麼?
第一部分:身體原則
使徒保羅清楚地告訴我們,秘密就是你在教會中的生活!我稱之為「身體原則」。其原理如下: 基督規定,我們最高的精神成長將透過我們參與祂的身體,即教會來實現。 不存在「獨行俠」的基督教。不存在孤立的精神巨人。並沒有精神成熟的隱士生活在洞穴裡。紅杉樹生長在一起,形成一片巨大的紅杉森林。巨人基督徒也是如此。巨人基督徒與其他巨人在社區中成長。基督確立了祂的門徒訓練中心就是教堂。他透過教會生活將他的精神巨人聚集在一起。保羅在以弗所書 4:13-14 說,基督將建立身體: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就隨從各樣的異端。.
請注意這些經文中保羅強調「成熟」。他將基督徒的生活描述為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從基督裡的精神嬰兒成長為「成熟的男人」。成熟的原文是 特利奧斯 意思是達到「完善」或「成長」的狀態。這是作為成熟的基督教信徒成長為完整的理念。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14:20 中也使用了同樣的詞,他說:“弟兄們,在心思上不要作小孩子,在惡事上要作嬰兒,在心思上要作大人。”也請注意以弗所書 4:13 中這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整個「身體」共同參與基督徒的成長過程,直到「我們眾人」都成熟。上帝的設計是讓精神的成熟透過教會生活來實現。或者從消極的角度來說,你永遠無法達到上帝為你在教堂外的生活所設計的充分成長。
基督徒生活的匡提科
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項原則,讓我來談談訓練新海軍陸戰隊軍官的話題——這是我有第一手經驗的事。為了培訓新的海軍陸戰隊軍官,海軍陸戰隊不會發送 YouTube 鏈接,以便您在車道上學習行軍。他們也不會給你寄來引體向上桿,讓你練習引體向上。他們也不會派軍士教官到你家親自訓練你。為什麼?因為它不是一個單獨的練習。
要成為一名海軍陸戰隊軍官,你必須搭乘飛機飛往雷根機場或杜勒斯機場,然後從那裡最終被運送到南部波托馬克河畔一個名為匡蒂科的潮濕小型訓練基地。在那裡,您將沉浸在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海軍陸戰隊軍官訓練傳統中,即海軍陸戰隊軍官候選人學校(OCS)。到達那裡後,你的頭就會被剃掉。您將每天早上四點起床,參加由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員帶領的艱苦的體能訓練。這只是您一天的開始!接下來是數小時的海軍陸戰隊教育課程、閱兵甲板操練、領導練習和武術訓練。這種嚴謹持續了數週,彷彿是一場永不停歇的夢。也許匡蒂科最著名的景點就是附近一條類似沼澤的小溪,被稱為「奎格利」。水裡充滿泥土,渾濁不堪。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蛇為了躲避海軍陸戰隊的攻擊而逃入淺水區。因此,有人認為,許多訓練項目應該以游泳、跑步或在奎格利河上搬運原木來結束,這似乎是海軍陸戰隊的諷刺,這是某個過去時代某個虐待狂的中士教官想出來的!
沒有人能夠獨自完成海軍陸戰隊 OCS 的艱鉅任務。所有這些演習都是和我排、連隊中的其他未來海軍陸戰隊軍官一起完成的。我們一起訓練。我們互相鼓勵。我們互相照顧。一位即將晉升為軍官的前海軍陸戰隊員教我如何製作架子(床)並清潔步槍以通過檢查。當你看到好友就在你前方五十碼處時,你就有動力奔跑並遊過奎格利河。當你做引體向上時,你前面的未來海軍陸戰隊軍官正在數著你做完的引體向上,並鼓勵你繼續前進。我們鑽了 一起。我們吃了 一起。我們進行了長途行軍 一起。我們自由地前進 一起。 一切都已完成 一起。當我們終於從海軍陸戰隊軍官學校畢業時,我們走過閱兵場 一起。我們有 一起 被培養成海軍陸戰隊軍官。我們的心靈成長也是如此。基督把教堂設計成一個精神的匡蒂科-精神巨人被鍛造的地方 一起。
保羅在新約聖經中常用的比喻與這個比喻並無不同(參考羅馬書 12;哥林多前書 12;弗 4)。如同前面所見,保羅喜歡將教會描述為 身體。當然這是主耶穌在大馬士革路上教導保羅的比喻,當時保羅問他:“掃羅,你為什麼迫害我?” (徒 9:4)。這個想法讓保羅很苦惱。他什麼時候迫害過主耶穌呢?耶穌將祂的跟隨者視為祂自己,是祂身體的一部分,因此迫害祂的身體就是迫害基督。正是這種精神現實迫使我們在當地的「團體」或「集會」中不斷成長。每個基督徒都應該努力在當地團體中接受基督般的訓練,在那裡他們將受到激勵,達到精神上的成熟。
理解身體原理
為了更全面地理解這個身體原則,我們必須回到聖經中明確概述這個原則的地方:以弗所書第四章。在本章的前十六節中,使徒保羅詳細描述了教會在我們的聖化過程中如何發揮作用。我們已經看過這部分的幾節經文,但這裡是完整的部分: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因此經上說,“當他升上高天時,他帶領了一大群俘虜,並將禮物賞賜給人類。” (既說他升上,豈不是也降在地下嗎?那降下的,就是遠升諸天之上要充滿萬有的。)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法術中的創造給我們的孩子和完美孩子, ,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相反,我們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頭基督。
第一步:正確的動機
保羅開始從最基本的事情來教導我們:我們的態度。為了在基督的身體中進行正確的訓練,你需要正確的動力。保羅在以弗所書 4:1 中定義了這種動機,“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當然,保羅剛解釋完,救贖完全是透過信仰獲得恩典(弗 2:8-9)。但既然接受了這呼召以致得救,我們現在就要「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行走,指的是我們生活的整體格局。例如,保羅在以弗所書 5:2 中說:“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己。”他在以弗所書 5:15 中說,“你們要謹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當像智慧人。”我們要“行事為人配得”,因為我們希望向上帝表示敬意,感謝祂拯救了我們的靈魂。我們要懷著感恩之心,感恩祂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聖潔的行為從來不是為了贏得上帝的恩惠而產生的,而是已經得到了上帝的恩惠的結果。那些被恩典拯救的人渴望在恩典中行走。救贖的甜蜜現實激勵我們在基督的身體裡過著敬虔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的動機。這也是唯一的動力。
此時我們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上帝的恩典和救贖不能激勵我們過聖潔的生活,那麼我們真的理解恩典嗎?對保羅來說,答案是肯定的“不!”他在《羅馬書》第六章中雄辯地寫道,沒有一個被救贖的罪人會故意繼續過著習慣性犯罪的生活。 “但願這永遠不會發生!”他說(羅馬書 6:2)。因此,如果我們缺乏服從基督的願望,我們就必須回歸福音的真理,並在信仰中順服祂。這是唯一的起點。
第二步:正確的品格(像基督)
在了解我們的動機之後,我們必須開始以正確的性格特質在身體中發揮作用。換句話說,我們必須以正確的美德參與教會活動。正如舉重運動員進入健身房時要注重爆發力、韌性和耐力,正如跑步運動員參加比賽時要注重速度、步調和毅力,基督徒進入教堂時也應該注重正確的美德。這些美德可以用「基督化」這個字來概括。保羅分解了這種基督化的特質 分為五種美德。他寫道,“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其美德如下: 謙遜, 溫柔, 耐心, 忍耐,以及 渴望保持精神統一 (弗 4:2,3)前兩種美德涉及我們必須對自己抱持的心態(謙遜、溫柔)。第三和第四種美德與我們對待他人的態度有關(耐心、忍耐)。第五種美德其實是對教會整體心態的總結性陳述(保持「用和平的紐帶,保持聖靈的合一」)。
基督般的五種美德
美德類型 | 教會的美德(基督的樣式) | |
對待自己的心態 | 謙卑(弗 4:2) | 溫柔(弗4:2) |
對待他人的態度 | 忍耐(弗 4:2) | 忍耐(弗 4:2) |
對教會的態度 | 渴望保持聖靈的合一(弗4:3) |
以下是美德的一般定義:
謙遜 – 佔據低位;知道在上帝面前你到底是誰;把別人放在自己前面。保羅在腓立比書 2:3 中使用了同樣的話,“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溫柔 – 行為溫順;抑制自己的權力;不是展現霸道精神,而是展現善良精神。如果你曾經遇過一位自認很有權勢的教授,那麼他們可能以傲慢、霸道的方式對待他人。溫柔則恰恰相反。它與謙卑密切相關,因為它是一種溫順和謙卑的姿態。以弗所書 4:32 可以作為溫柔的定義:“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
耐心 – 在壓力之下保持平靜的狀態。當別人達不到我們的期望時,我們必須保持耐心。我想把我們家裡的車都裝上,準備去長途旅行。每位家長都知道,為孩子做好旅行準備所面臨的挑戰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可避免的「壓力」。但「忍耐」是聖靈在我們的生命中結出的果子(加拉太書 5:22)。靠著上帝的恩典,即使我們面臨他人的困難,我們也可以而且應該保持「平靜」。
用愛心互相包容 – 與上述的耐心類似,這種美德與長期忍耐有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意味著儘管某人有缺點,我們仍會接受他。什麼使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愛!基督的愛迫使我們「彼此忍耐」。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13:7 中說,“[7]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關於這一點,要記住的一件重要事情是,我們的主對我們每個人承擔了很多。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被排斥。但基督以祂的愛和恩典接受了我們。儘管我們不服從,祂仍然忍受我們。因此,正如基督對我們有許多忍耐,我們也必須對其他信徒有許多忍耐。
渴望保持聖靈所賜的合一 – 這是涵蓋我們教會生活的總結性美德。我們要警惕保持聖靈所創造的身體的合一。新約聖經從來沒有告訴基督徒要創造團結。相反,基督徒被告知要保持聖靈已經創造的團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需要注意,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福音派世界,強調普世主義、種族和解和其他類型的統一策略,但這些策略都未能理解聖經的精神統一原則。我們從未創造團結。確實,我們不能。相反,聖靈創造團結,然後我們被召喚去維護它。使徒保羅用來描述這種團結的短語是「和平的紐帶」。他用來表示「結合」的字和用來形容人體肌腱或筋腱的字是一樣的(桑德斯莫斯)。他在歌羅西書 3:14 中使用了同樣的詞,“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能使萬事互相聯絡。”保羅的意思是,聖靈已經把我們與其他基督徒以和平與愛結合在一起。這種紐帶超越了國籍、語言和文化。這是一種精神紐帶。魔鬼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破壞這種聯繫,而魔鬼經常在地方集會中這樣做。因此,保羅的教導是,我們要警惕維持這種精神上的統一,不要給魔鬼立足之地。
步驟 3:正確的統一
為了使每個教會正常運作,它必須建立在正確的團結之上。似乎是為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保羅隨後描述了它的本質。他說,「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弗 4:4-6)
你會注意到保羅列出了七個「精神統一者」。有思想的聖經學者會記得七是一個完美的數字。這是一個神聖的數字。換句話說,保羅所描述的統一是完美的統一。在希臘文原文中,保羅甚至沒有在第四節開頭使用「有」這個片語。他只是說:「一個身體,一個靈…」等等。他列舉了一些簡單的陳述來描述這種統一,並且都用「一」這個字來限定。從這種完美的統一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基督使我們在祂裡面完全成為「一體」。值得注意的另一個有趣的面向是,統一性是從神格的每個位格的各個面向來描述的。前三個統一體是由聖靈帶來的(一個身體、一個靈和一個屬於我們呼召的希望)。後三個統一體是由聖子帶來的(一個主、一個信仰、一個洗禮)。最後,第七個統一者是由聖父(所有人的共同之父,「超越一切,貫穿一切,存在於一切之中」)。
七個精神統一者
三位一體的成員 | 以弗所書4:4-6中的屬靈合一者 | ||
聖靈上帝 | 1)一個身體 | 2)同一種精神 | 3) 一個屬於我們呼喚的希望 |
上帝之子 | 4) 一主 | 5) 一個信仰 | 6) 一次洗禮 |
天父 | 7) 一神一父,超乎眾人之上,也住在眾人之內。 |
當馬丁·勞埃德·瓊斯講道《以弗所書》第 4 章時,他對這七個統一詞中的每一個都做了單獨的傳達。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花在每一個問題上,但對每個問題進行徹底的研究是非常有益的。以下是一個簡短的摘要:
1) 一個身體 – 教會在基督裡聯合成為一個精神體。保羅在羅馬書 12:5 中說,“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裡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他在歌羅西書 3:15 中還說:“又要讓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做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這是教堂的照片。基督以聖靈的能力把我們編織成一個活的有機體。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概述了我們是身體的不同成員或部分(哥林多前書 12:14),以驚人的方式描述了各部分的有機統一:
事實上,肢體是多的,但身體是一個。眼睛不能對手說:「我不需要你」。相反,身體上那些看似較弱的部位更是不可缺少的;對於我們認為不太光彩的身體部位,我們會給予更大的光彩;而對於我們不光彩的部位,我們會給予更大的謙虛,而對於我們更光彩的部位,則不需要這樣做。但神這樣配搭了身體,給那有缺欠的肢體加倍的尊榮,使身體不至於分裂,乃是肢體可以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如果一個成員受到尊敬,那麼所有成員都會一起高興。
2) 一個精神 – 另外,每個基督徒都有同一個聖靈居住。這意味著每個基督徒都有相同的「新生」的靈性經驗(約翰福音 3:5-8)。每個基督徒與「神性」都有相同的互動(彼得後書 1:4)。每個基督徒的靈魂都得到了精神上的淨化(結 36:25)。每個基督徒都會結出相同類型的精神果子(加拉太書 5:22)。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12:13 中說:“我們都飲於一位聖靈。”他早些時候在以弗所書中說過,「我們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弗 1:13)。
因此,每個基督徒的靈修生活大致上都是相似的。顯然,我們都有自己獨特的考驗和經歷,但這些都是透過同一個聖靈來調解的。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會和媽媽一起看《綠山牆的安妮》的電影。在電影中,安妮經常將她最親密的朋友稱為「志趣相投的人」。他們的友誼是因為共同的「精神」或興趣而建立的。在基督教中更是如此──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同樣的聖靈。
3) 一個屬於你的呼喚的希望 – 每個基督徒,因為生命中聖靈的召喚,都一心嚮往天堂。保羅在以弗所書 1:18 中說,“並且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這就是在聖徒中得的豐盛榮耀基業。”這是基督徒的希望。因此,每個基督徒都是一位觀雲者,仰望天空,等待主的歸來。我們最終的希望是基督和祂的永恆王國,而不是世上的萬物(哥林多後書 4:16-18)。
4) 一主 – 基督徒都崇拜唯一的主和救主。當我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福音派世界中曾有一場爭論,關於是否每個基督徒都必須屈服於耶穌作為主才能得救。有些人認為這為拯救信仰增加了一項「工作」。但事實是,福音的信息要求一種順服的信仰,一種承認耶穌基督主權的信仰。保羅在羅馬書 10:13 說:「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當我們信靠基督時,我們並不是「讓祂成為主」。他 是 主啊,我們只需承認我們對祂的信任。因此,所有真正的基督徒都承認耶穌基督的主權。保羅說這是一個普遍的原則:「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都是主的人。」(羅馬書 14:8)從實際意義上講,這意味著基督擁有每個基督徒的生命。我們是「上帝的奴隸」(羅馬書6:22)。因此,我們必須在每一種情況下問主的旨意是什麼,並且尋求去追求它(羅馬書 12:2)。
5) 一個信仰 – 此外,在基督耶穌裡,我們在共同的信仰中團結一致。保羅所說的「一個信仰」是指我們相信相同的基本真理。有時這些真理被稱為「第一順序教義」。我最近聽到約翰·麥克阿瑟將這些教義稱為基督教信仰的「動力系統」。這是一個很棒的比喻。它們是基督徒生活運作的關鍵教義。這就是為什麼「信仰」有時被稱為我們自身之外的客觀現實。例如,保羅說他傳揚「真道」(加拉太書 1:23)並且他為「信服真道」而勞作(羅馬書 1:5)。猶大說,「真道是一次交付聖徒的」(猶大書 3)。教會早期的信條──例如《使徒信經》和《尼西亞信經》──就是為闡明這些必須相信的真理而寫的。一般來說,必須信仰的教義有以下幾點:
- 三位一體的教義。上帝是三位一體的上帝。聖父、聖子、聖靈這三個位格就是上帝(太 28:20)。
- 創造論。上帝是一切存在事物的創造者。起初,祂創造了萬物,包括人類(創 1:1;約翰福音 1:1)。
- 罪與審判的教義。第一個人亞當違背了上帝的律法,把罪帶給了全人類(羅馬書 5:12)。因此,每個活著的人都是罪人(羅馬書 3:23)。因為我們在上帝面前犯了罪,所以我們理當受到上帝的審判和憤怒,而這正是上帝在末日要帶來的(羅馬書 6:23;使徒行傳 10:42)。
- 聖經的教義。上帝透過祂的話語啟示了自己,並且祂透過人完美地傳達了這一點(彼得後書 1:21;提摩太後書 3:16)。因此,聖經的原始手稿是無誤的、絕對正確的。
- 基督的教義。上帝永恆的兒子承受了我們的人性,過著無罪的生活,以成為我們的代表(約翰福音 1:1-18;腓立比書 2:5-11)。
- 救贖的教義。在十字架上,耶穌基督並沒有成為罪人,而是承擔了我們的罪懲罰。作為一個人,他為我們的罪承受了上帝永恆的憤怒(哥林多後書 5:21;羅馬書 3:25)。
- 復活的教義。耶穌基督死後三天從死裡復活。祂是所有相信祂的人的“初熟的果子”,他們將追隨祂的復活(參考哥林多前書 15)。
- 第二次降臨與永恆狀態的教義。主耶穌將會再來審判活人和死人,使一切煥然一新,並建立祂永恆的國度(帖撒羅尼迦前書 4:13-18;啟示錄 21、22)。
6) 一次洗禮 – 洗禮是一個象徵,代表我們與基督結合的精神實質。我們在祂的死亡、埋葬和復活中與祂團結在一起。洗禮就體現了這個現實。當我們沉入水中時,這代表我們與基督一起死亡和被釘在十字架上(加拉太書 2:20)。當我們從水裡上來時,這代表著我們在祂裡面的新生命(哥林多後書 5:17)。因此,耶穌命令所有基督教門徒都接受這個外在的象徵,它代表著我們接受祂的精神洗禮的現實(馬太福音 28:19, 20;羅馬書 6:4)。所有基督徒都接受同樣的基督洗禮,這是基督教信仰的起始標記。
7) 一神與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 最後,統一以對天父的認識而告終。沒有比認識上帝更高的靈性經驗了(約翰福音 17:3)。基督教的精神在這裡以讚美詩結束。這就是促使我們敬拜和聚集在一起的動力(希伯來書 10:25)。我們陶醉於上帝的美麗。我們被祂超凡的聖潔所吸引。我們發現認識上帝是人類在這個地球上能找到的最甜蜜的存在。
正如你所看到的,上帝在教會裡所創造的團結是一種奇妙的團結。這種團結要求我們參與基督的身體。
第四步:合適的禮物
為了我們參與基督的身體,主賜給我們一件奇妙的事:屬靈的禮物。作為他在天堂榮耀登基的一部分,他在教堂裡向我們傾注了精神禮物。保羅說:
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了俘虜,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經上說“他升上”,豈不是說他也降到地上嗎?那降下的,就是遠升到高天之上,要充滿萬有的。)
這些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是一位國王在取得偉大勝利後凱旋回到他的王國,並向他的臣民贈送了大量戰利品。基督以肉身「降臨」地球,並在他作為既定的彌賽亞君王的使命結束時「升回」天堂。藉著這樣做,他向他的人民賜予了“恩典”,字面意思是“禮物”。這恩典不是拯救的恩典,而是「精神禮物」。這些禮物賦予我們每個人精神上的能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利用這些能力來啟蒙整個身體。保羅說:「這一切都是同一聖靈所賜,各人各得其所」(哥林多前書 12:12)。此外,就像雪花一樣,每個基督徒所獲得的精神禮物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基督徒的屬靈恩賜是完全相同的(哥林多前書 12:4)。通常,每個信徒都會被賦予多種精神禮物,而這些禮物的程度各不相同。例如,即使那些具有教學天賦的人,也有不同的天賦:有些人擅長教導孩子,有些人擅長教導大學生,有些人擅長教導神學院學生。本質上,上帝以獨特的方式塑造了我們每個人,賦予我們各種天賦和比例的天賦,以便我們可以服務。我相信,隨著聖經正典的終結,奇蹟、語言和預言等更高級的禮物也已經終止(哥林多前書 13:8-10)。但其他恩賜在今天的教堂中仍然有效。這些措施包括:
- 服事的禮物(羅馬書12:7)
- 教導的恩賜(羅馬書12:7)
- 勸勉/講道的恩賜(羅馬書12:8)
- 慷慨/贈予的禮物(羅馬書12:8)
- 領導的恩賜(羅馬書12:8)
- 憐憫的禮物(羅馬書12:8)
- 智慧的恩賜(哥林多前書12:8)
- 信仰的恩賜(哥林多前書12:9)
- 分辨能力的恩賜(哥林多前書 12:10)
此列表並不詳盡。新約聖經中沒有任何一份禮物清單是完全詳盡的。禮物有多種,但都是透過同一個聖靈賜予的。重要的原則是,您了解自己的精神天賦,然後開始在身體中使用它們。
第五步:合適的領導者
由於每個人都得到不同的精神禮物,你可能會認為教會會非常混亂。我知道這可能聽起來很傻,但如果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雪花,那麼教堂看起來就會是一場暴風雪!有什麼可以幫助身體恢復秩序?為了幫助教會有秩序、有組織,保羅說基督也派遣了領導者到教會。領導者透過宣揚上帝的聖言,為團體帶來秩序和精神活力。保羅在以弗所書 4:11-12 中說:“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保羅列出了上帝賦予教會的四個職位(有人認為是五個)。他們是使徒、先知、傳福音者和牧師教師。讓我簡單定義一下每個角色:
使徒 – 要成為使徒,一個人必須見證主耶穌的事工,並受他親自委任(使徒行傳 1:21-26)。使徒保羅認為自己是“使徒中最小的”,因為他一直是主傳道的旁觀者,也是使徒中最後一位被任命的(哥林多前書 15:9)。使徒們決定了教會如何在基督的名義和指導下運作(約翰福音 14:27)。我們的主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了宗徒們,以建立祂的新約教會(馬太福音 16:19)。自從我們的主升天以來,除了保羅之外,沒有再任命任何使徒。因此,當使徒約翰最終在拔摩島去世時,使徒的職位就不存在了。沒有現代的使徒。然而,我們堅持他們透過上帝的話語所建立的傳統。
先知 – 先知是透過聖靈的力量傳達上帝聖言的人(彼得後書 1:21)。在新約聖經完成並流傳之前,每個教會的人們都迫切需要得到來自上帝的啟示。因此,在早期教會中,上帝派遣了先知來填補這一空白。據說腓利的四個女兒都說預言(使徒行傳 21:9)。先知亞迦布來向保羅預言他將在耶路撒冷被捕(使徒行傳 21:10-14)。保羅敘述早期教會中有許多先知發表預言(哥林多前書 14:3)。我們也可以將馬可、路加、猶大、雅各和希伯來書的作者視為先知,因為他們為新約聖經做出了貢獻,但卻不被視為使徒。當新約正典被封閉時(啟 22:18, 19),先知的職位在教會中不再發揮作用。保羅明確指出,「預言終必歸於過去…」(哥林多前書 13:8)。
傳福音者 – 傳福音者是指事工範圍較大的人。正如他們的名字所暗示的,他們的職責是傳福音、引導迷途者皈依基督、以及努力建立教會。今天我們談論“教會建立者”,但從技術上講,“教會建立者”屬於新約中所說的“傳福音者”類別。早期的福音傳道者包括提摩太、提多、推基古、德丟、路求、耶孫、所西巴德等。這些人參與了巡迴傳福音事工,目的是拯救靈魂和建立教會。保羅特別告訴提摩太「要做傳福音的工夫」(提摩太後書 4:5)。現代的例子包括喬治·懷特菲爾德 (George Whitefield)、D·L·穆迪 (DL Moody) 或比利·格雷厄姆 (Billy Graham)。這些人當然被召喚來傳播福音,但他們被召喚來大規模傳播福音並建立和復興教會。
牧師教師 – 牧師教師是指那些被召喚在當地教會全職從事牧羊/教職的人。據我估計,所有的牧師教師都是長老,但並非所有長老都具有牧師教師的恩賜(參考提摩太前書第 3 章和提多書第 1 章中對長老的要求)。牧師教師是被神呼召進入教會全職教導事工的傳道人。牧師教師的識別方式是透過他們的講道和教學天賦。請記住,是基督把他們賜給了教會。這些人忠實地在當地基督教會中教導“上帝的全部旨意”,並忠實地作為平等者中的佼佼者為長老提供領導(使徒行傳 20:27)。可能會有具有「牧師教師」天賦的男性在每個教會的主要牧師教師手下服務。主常常訓練和準備這些人,最終將他們送到不同的教會,擔任牧師和教師,去牧養和教導他們。
新約以話語為中心的職分
辦公室 | 時間 | 地點 | 功能 |
使徒 | 已停產 | 全球教會 | 為了傳福音和建立教會 |
先知 | 已停產 | 當地教會(主要) | 為著地方教會的建造 |
傳道者 | 持續 | 全球教會 | 為了傳福音和建立教會 |
牧師教師 | 持續 | 地方教會 | 為著地方教會的建造 |
第六步:選擇正確的事工
在適當的領導者按照他們的使命行事的情況下,教會內的人們可以利用各自的天賦和職責進行適當的服務。保羅說領袖們「要裝備聖徒,做傳道的工作」(弗 4:12)。事工這個詞是 狄阿科尼亞,其字根為我們提供了這個詞 執事。保羅的觀點是每個人都應該在教會事奉中服事。事工是一個“建設項目”,是“建造”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 4:12)。在現代人的思維中,牧師和傳教士通常都承擔傳教的職責。但這不是保羅所說的!牧師教師和傳道人的目的是要裝備聖徒去完成他們的事工。
我曾聽過約翰·麥克阿瑟說過 穆迪月刊 在 20 世紀 70 年代刊登了一篇有關 Grace Church 的文章。文章的標題是「有八百位牧師的教會」。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幾乎每個教會的成年成員都在教會生活中擔任官方職務。精神活力籠罩著教堂。身體機能正常。隨之而來的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 — — 不僅僅是數量上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精神成熟度方面的!當每個人都服務,在身體生活中使用他們的精神禮物時,身體就會變得強大。
步驟七:適當的成熟度
現在我們又回到起點了。當基督的身體以這種方式運作,並且我們也在身體中運作時,我們的精神就會成倍地成長。我們起飛。我們達到了「成熟的男子氣概」 (弗 4:13)。我們達到了「基督長成的身量」 (弗 4:13)。此時,你身上發生了一種精神動力工作,這種工作只能在基督的身體內發生。這種成熟是什麼樣的?
- 首先,保羅說 辨別力。辨別能力不僅能分辨真相與錯誤,還能分辨真相與半真半假。保羅在以弗所書 4:14 中描述了我們成熟的結果應該是什麼樣的:“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
成熟的基督徒能夠抵擋撒旦在教會裡喜歡散播的虛假教義和「欺騙陰謀」。他們抵制神學自由主義、社會正義運動、覺醒意識形態、福音派女性主義以及撒旦用來欺騙和摧毀教會的一系列危險教義。
- 成熟的第二個標誌是 培育門徒。 成熟不僅意味著被教導,也意味著你能夠教導別人。您向不太成熟的基督徒傳授合理的教義和聖經智慧。保羅對這教導提出了一個重要的限定條件:這事要在 愛。我們都知道,有些人像咖啡館裡的辯論者一樣討論教義,而不是像牧師一樣。他們談論真相是為了贏得爭論,而不是為了幫助別人。與這種心態相反,保羅說我們必須同時擁有 真相 和 愛 當我們培育門徒。他說:「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弗 4:15)。
成為門徒的特質對於我們自身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我們不能夠懷著愛心向別人講真話,我們就不能宣稱自己已經成熟。
- 第三,也是最後一點,我們要嚴守紀律,長期在教會中服事。保羅說:「全身靠著百節互相聯絡,照著各體的功用,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 4:16)
這裡的關鍵品質是成為「正常運作」的「部件」。我們必須滿足於履行我們的職責-無論主賦予我們做什麼。並應努力長期履行這項職責。我的祖父在他的教會教授電視主日學課程已有四十多年了。他每週都忠實地備課並準時來上課。他甚至每週都會跟進那些無法到場上課的同學。在他去世前幾個月,他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但他仍繼續教學。直到他被送進臨終關懷醫院並在大約一周後去世,他才停下來。他確實一直教書,直到他身體無法再教為止。這就是精神成熟的寫照。我曾告訴我們的會眾,「你們要盡你們所能地努力服務,盡可能長時間地服務,直到上帝說你們被解僱!」當我們實行這三項紀律時,我們知道我們已經達到了精神成熟。
靈性成熟的三個標誌
品質 | 定義 |
辨別力 | 成熟的門徒能分辨真相與半真半假。 |
門徒訓練者 | 成熟的門徒開始以愛心教導他人,並培養其他耶穌基督的門徒。 |
恪守服務紀律 | 成熟的門徒在教會生活中運用他們的屬靈恩賜,直到主關閉大門,不再讓他們使用他們的屬靈恩賜。 |
第二部分:身體裡的門徒訓練
既然我們已經清楚地了解了教會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我們現在可以開始更具體地了解教會中的門徒訓練應該是什麼樣子。門徒訓練最基本的原則是,我們是門徒 基督的。 因此,門徒訓練是一個精神成長的過程,使我們更像基督。而這件事發生的方式就是透過看見基督。保羅在哥林多後書 3:18 說:
我們眾人既然敞著臉得以看見主的榮耀,就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榮。因為這是從主而來的,主就是靈。
這個真理絕對至關重要。否則,我們就會被美國提供給我們的許多下流精神所欺騙。做門徒意味著變得像基督,做他所做的事,像他所想的那樣去思考。門徒這個字(數學家)字面意思是 學習者。弟子向師父學習。因此,當我們遇到基督、依靠祂的力量並開始形成祂的性格時,我們就開始成為門徒了。如我們所見,這只能在他的身體,也就是教堂內真正發生。但它是怎麼發生的呢?有哪些做法?
當你研究基督的生活和使徒的教導時,我們應該在當地教會中參與五種實踐,以培養和塑造我們作為門徒。它們是:1. 聖經的教義; 2. 禱告; 3. 團契; 4. 敬拜; 5. 培育門徒。如果你需要一個首字母縮寫來幫助記憶,請記住這個短語: 年代平均 磷人 F關注 西奧爾蒂 米一個 (年代聖經, 磷雷爾, F獎學金, 西或關係, 米門徒)。
聖經
傳授上帝的話語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基督主要體現的地方。正如我們之前所看到的,我們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弗 4:15)。也許,強調在教會生活中傳授聖經的重要性的關鍵經文可以在歌羅西書中找到。保羅驚呼:
我們傳揚他,是用各樣的智慧,警戒各人,教導各人,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為了這個目的,我辛勤工作,竭盡全力,利用他在我體內強大的力量。 (西1:28-29)
當基督和祂的真理被忠實地宣揚時,人們就看到了福音的真理。他們看到了自己的罪和不信。他們認識到他們需要基督。他們為即將到來的他的王國而奮鬥。總而言之,他們變了。保羅說,他會盡聖靈所賜予的一切精神力量去實現這個目標。宣揚基督,警告兄弟姐妹,並“用一切智慧教導”,以便每個人都能成為基督裡的成熟者。保羅知道,當人們在上帝的話語中看到基督時,生活就會發生轉變。這就是為什麼他在牧師書信中如此堅持注重宣揚上帝的聖言。例如,請注意以下命令:
- 「命令並教導這些事。」(提摩太前書 4:11)
- 「在我來之前,你要致力於宣讀聖經、勸勉和教導。」(提摩太前書 4:13)
- 「你要謹慎自己和所傳的道。要堅持下去,因為這樣,你既能救自己,又能救聽道的人。」(提摩太前書 4:16)
- 「也要吩咐這些事,叫他們不被責備。」 (提摩太前書 5:7)
- 「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 (提摩太前書 5:17)
- 「你們要遵守我所傳的純正話語,憑著對基督耶穌的信心和愛心。靠著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保守所託付你們的美好託付。」 (提摩太後書 1:14)
-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從我這裡聽到的,要交託給忠心的人,他們也能教導別人。」 (提摩太後書 2:2)
- 「你要盡心盡力,在神面前表現自己,作一個蒙悅納的人,作一個無愧的工人,正確地處理真理的話語。」 (提摩太後書 2:15)
-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提摩太後書 3:16-17)
- 「我在上帝和將來審判活人和死人的基督耶穌面前,憑著祂的顯現和祂的國度囑咐你:務要傳道,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做好準備,用十足的耐心和教導去責備、斥責和勸誡。」 (提摩太後書 4:1-2)
- 「他[長老]必須堅守所教導的可靠話語,這樣他才能用健全的教義教導人,同時也能責備那些反對的人。」(提多書 1:9)
- 「但至於你,要教導符合正確教義的東西。」(提多書 2:1)
- 「在各方面都要表現出自己是善行的典範,在你的教學中表現出正直、尊嚴和無可指責的健全言語,這樣對手就會感到羞愧,沒有任何壞話可以談論我們。」 (提多書2:7,8)
顯然,牧師必須在會眾中宣揚上帝的話語。牧師被召喚去深入聖言的深海,帶領他們的會眾前往他們從未去過的地方——天堂之門。上帝的話語應該在教會的每一個活動中流淌。每次會議、聚會、課程和場合都應該響起聖經。因此,不僅是牧師和教師,每個人都應該彼此宣講上帝的話語。只有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教會才會開始培養真正的基督般的門徒。
禱告
推動這一切的是集體的祈禱生活。在《使徒行傳》第 6 章中,使徒們說:「我們不看顧飯食,乃是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使徒行傳》6:4),這並非偶然。祈禱必須始終伴隨著傳道。它是教會事工的噴射燃料。
當威爾斯阿伯拉文的馬丁·勞埃德·瓊斯教堂發生小規模的復興時,勞埃德·瓊斯將這次復興歸功於教堂的祈禱會。會議由牧師主持,然後向每一位想要祈禱的教會成員開放。祈禱的重點是王國的進步和上帝之言。他們懇求皈依並讓上帝的話語在他們的生活中結出果實。結果是,聖靈上帝開始在禱告會中運作。然後,人們感覺常規服務蘊含著更大的力量。同樣,1857 年紐約的復興也是由一些紐約商人開始祈禱並熱切地祈求上帝來到美國開始的。為了回應他們的祈禱,上帝發動了美國歷史上最強大的復興之一。
禱告表達了在上帝面前的謙卑。這承認了我們自身並不足以完成這項使命。我們需要聖靈的超自然力量才能完成事工中的任何事(哥林多前書 3:6)。這也是與上帝的交流。當一個教會花費大量時間祈禱時,這表明他們確實是一個以神為中心的教會。
獎學金
安東尼是早期教會時期生活在埃及的人,他渴望與上帝有更深的交流。他覺得世界對他的生活影響太大了。因此,為了實踐他所認為的更高形式的基督教,他放棄了自己的財產和常規的基督教體驗,去沙漠中過著精神隱士的生活。他只靠麵包和水過活,幾乎完全與世隔絕。他成為後來被稱為沙漠教父的組織的領袖。當我們將這與基督的生活以及保羅先前對以弗所人的勸誡進行對比時,我們清楚地看到,它與聖經的教導不一致。因此,約翰·威克里夫、揚·胡斯以及隨後的馬丁·路德和改革者們放棄修道製度是正確的。基督徒的生活必須在「團契」中度過(團契)的身體。
保羅告訴羅馬人,「因為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使你們堅固,叫我們因你們與我彼此的信心,就同得安慰。」(羅馬書 1:11-12)保羅知道,即使是他,這位偉大的使徒,也需要這些信徒的鼓勵。從那時起,基督的身體開始服事我們,提供營養。
關於團契,我們必須說的另一個要素是,要成為符合聖經的團契,它必須以真理為基礎。路加在使徒行傳 2:42 中記載道:“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這是有原因的。團契並非單單是興趣相同的人,更是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在真理上合而為一,互相鼓勵。
崇拜
耶穌告訴井邊的女人:「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神是靈,所以拜他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翰福音4:23,24)
耶穌用來表示「敬拜」的字是 普羅斯庫內奧。它的字面意思是俯伏在地,表示在上帝面前屈服於內心。耶穌說,我們在崇拜上帝時要敬畏祂。這必須從心靈、從心底去完成。它不僅僅是外在的,而是從我們存在的深處流淌出來的。耶穌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可 12:30)。這種崇拜也應真誠地進行。我們要崇拜真實的上帝,而不是崇拜我們想要的上帝。
此外,敬拜必須以上帝的話語為中心。新約列出了構成以聖言為中心的崇拜的五個要素。它們是:
1) 誦讀神的話(提摩太前書4:13)
2) 用神的話禱告(使徒行傳2:42)
3) 歌頌神的話(弗 5:19)
4) 宣講神的話(提摩太後書 4:2)
5) *看見神的話語(洗禮和聖餐的儀式)(哥林多前書 11:17-34)
*出於精神責任和在上帝之言中的真正團契,這些儀式只應在教會生活中實行。這些活動不應以小組形式或附屬教會事工的形式進行,因為這些都不構成教會。
培育門徒
我曾聽過牧師湯米·尼爾森說過:“我們要成為種馬,而不是騾子!”如果你在農場生活的時間夠長,你很快就會明白這個道理。另一方面,種馬會生育後代!這是上帝對我們每個人身體的設計(太 28:18-20)。導航者樂團的創始人道森·特洛特曼曾經問過人們:“誰是你的精神孩子?你們複製了自己嗎?”這是一個奇妙且常常令人信服的問題。但這是主給我們每個人的命令。這是保羅給提摩太的命令: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所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 (提摩太後書 2:2)
我們要把我們所學到的關於追隨基督的知識傳授給下一代門徒。我們要複製自己。我們要成為種馬,而不是騾子。這種讓人們信仰基督然後「教導他們遵守基督所命令的一切」的願望應該在我們心中點燃一團火焰。保羅這樣表達:「向什麼樣的人,我就做什麼樣的人,為要救些人」(哥林多前書 9:22)。威廉·查爾默斯·伯恩斯 (William Chalmers Burns) 接替羅伯特·默里·麥克切恩 (Robert Murray M'Cheyne) 擔任蘇格蘭基爾西斯 (Kilsyth) 的牧師。 1839 年,上帝利用伯恩斯領導了蘇格蘭的宗教復興。他說:
「我已準備好為上帝而竭盡全力。我已準備好忍受任何艱難困苦,只要我能拯救一些人。我內心的渴望是讓那些從未聽說過我榮耀的救贖主的人知道我。
他最終前往中國擔任傳教士。他成為了中國傳教事業的先驅戴德生 (Hudson Taylor) 的精神之父。像伯恩斯一樣,我們必須熱心傳播上帝的話語,去培養信徒。
小組門徒訓練
我們應該在整個教會生活中參與聖經、禱告、團契、敬拜和培育門徒。但有時將這些元素(聖經、禱告、團契、崇拜和培育門徒)縮小到較小的群體,同時保持較大教會的做法是有幫助的。教會為處於不同成長和成熟階段的信徒提供不同類型的門徒訓練計劃是有幫助的。這應該作為教會生活的一部分,與當地教會的人們一起進行。不以地方教會為基礎的門徒小組就失去了我們先前概述的「身體原則」。如果沒有團體的活力和上面概述的門徒訓練的集體性,較小的門徒團體將永遠存在於陰影中。它永遠無法讓你陷入深淵,因為它在身體之外。
基於這個原因,我只訓練那些參與我當地教會活動並積極參與教會集體生活的男性。然而,一對一或小組的門徒訓練在教會生活中產生了巨大的成果。關鍵是要設定一個時間限制(三週、三個月、一年等),然後概述如何訓練門徒小組的成員。將會學習哪些經文以及如何訓練小組成員成為門徒?這種教導和訓練成為每個教會培育門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必須始終問自己如何能進一步推動人們的精神成熟,而門徒小組往往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絕佳方式。我還必須補充一點,這種文化創造了有機的門徒訓練。當人們開始自動使用這些原則時,有機的門徒訓練就開始了。他們向他人傳福音、教導他人、組織聖經學習,並且去監獄,但沒有參加正式的門徒訓練計畫。換句話說,他們不需要教會來正式組織。相反,他們是教會內的主動者。透過專注於集體門徒訓練,然後參與小組門徒訓練,門徒訓練成為教會文化的 DNA。
附錄:什麼類型的教會?
作為一名牧師,我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我如何找到一座符合聖經的教會?”確實,為了按照我們所概述的方式參與教會生活,您必須小心加入正確的教會。我寧願開車一個小時二十分鐘去一個好的、強大的教堂,也不願在一個軟弱的、垂死的、死去的教堂裡苦苦掙扎多年。您應該希望找到一個與本指南有相似信念的教會。對於我們的教堂,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羅利的首都社區教堂,我概述了定義我們身份的十二大支柱。我謙卑地將它們作為重要品質的例子擺在你們面前,當你們尋找一個符合聖經的教會來投入你們的一生時,你們應該思考這些品質。它們在這裡:
1) 以神為中心 – 我們的願望和關注點是看到上帝在我們的教會、我們的家庭和每個信徒的生活中受到尊敬和讚美。我們要活在「Coram Deo」──在上帝面前。
2) 多個長老 – 上帝對教會管理的設計是,每個地方教會都應由多位擔任長老職務的敬虔男人領導和牧養。
3) 健全的教義 – 健全的教義是基督真教會的重心。它始於福音,但也包括傳授上帝的全部教誨。
4) 聖經敬拜 – 我們渴望「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上帝,正如祂在《聖經》中所教導的。
5) 充滿靈的團契 – 我們充滿靈的團契是聖靈重生工作的共同靈性經驗,然後相信同一個福音。我們力求在和平的紐帶中維護這種精神的統一。
6) 解經講道 – 我們致力於採用連續和講解的方式來教導聖經,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理解關於上帝、我們自己以及我們在基督裡的救贖的教義真理,並將它們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7) 聖潔的必要性 – 基督呼籲教堂裡的每個信徒懷著對上帝拯救的感激之心,過上個人聖潔的生活。如果基督的教堂是神聖的,那麼這必須體現在其成員的生活中。
8) 上帝設計的家庭 – 強大的、符合聖經的家庭是教會和文化的基礎。因此,我們為基督徒丈夫、妻子和孩子提供裝備,讓他們透過建立強大的基督徒家庭來榮耀主。
9) 代禱 – 我們絕對依靠上帝的精神來代禱,以推進教會的所有王國工作。
10) 傳福音和宣教熱忱 – 每個信徒都應該熱心並積極地參與在我們的社區和國家中傳播福音。
11) 門徒訓練 – 每個基督徒門徒都應該了解某些教義,並具備在傳道中做某些事情的能力。我們的願望是訓練每個人並「使他們在基督裡成熟」。
12) 永遠改革原則 –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斷改革”,這是我們教會的定義。這意味著我們作為教會必須始終努力更符合上帝的聖言。我們必須時時努力推進神的國度,而不能停留在過去的事工成功上。
格蘭特·卡斯爾伯里(Grant Castleberry)是北卡羅來納州羅利市首都社區教會的資深牧師。他也是「無恥真理事工」(unashamedtruth.org)的主席,該事工致力於向人們介紹以神為中心的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