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介紹
- 決策,決策,決策
第一部分:明白神的旨意
- 《尋找上帝的旨意》簡介
- 聖經在決策中的作用
- 以聖經為指南
- 掌控印象
- 信賴啟示的智慧
- 決策責任
- 主觀觀點的挑戰
- 歷史視角
第二部分:做出決定
- 診斷問題
- 評估慾望
- 評估機會
- 尋求明智的建議
- 運用聖經智慧
第三部分:做出決定之後
- 決策後指導
- 信靠上帝
- 保持喜樂和聖潔
- 計劃靈活性
- 反思過去的決定
- 擁抱勇氣
結論
- 反思
致謝
上帝的旨意和決定
安德魯戴維納塞利
英語
獻給我的父親查爾斯‧納塞利 明智的顧問
引言:決策、決策、決策
一些研究人員估計,成年人每天要做大約35,000個決定。我不知道如何證明這樣的數字,但不言而喻的是,你一直在決定要做什麼。您會快速做出大多數決定,例如是否朝這個方向看、朝那個方向移動、思考這個想法或說出那個字。您的許多決定都相對較小,例如吃什麼或穿什麼。您的某些決定是道德的,例如在特定情況下如何行動。你最難得做出的決定都是重大的決定,例如是否與某個人結婚或是否選擇某個特定的職業。
當需要做出更重要的決定時,有些人急於採取行動,以至於跳過了「準備、瞄準、開火」的「準備」和「瞄準」步驟。其他優柔寡斷的人可能會在「準備」和「瞄準」步驟上花費太多時間,以至於他們非常謹慎,不敢扣動扳機。他們感覺自己癱瘓了,就像哈利波特世界的巫師施展了 完全石化 對他們施咒-全身束縛咒。
為什麼有些人在做決定的時候會變得僵住?其中一個原因是分析癱瘓:“有多個選擇,我想在做決定之前獲得更多資訊。”
另一個原因是他們不願意承諾,因為他們喜歡有選擇。我不是說 FOMO—— 害怕錯過。我說的是 FOBO — 害怕更好的選擇。有些人傾向於等待做出決定,因為可能會出現更好的選擇。例如,您可能會猶豫是否要回應週六晚上的晚餐邀請,因為您不想錯過更好的事情。或者你可能會延後就讀某所大學,因為最後一刻可能會出現更理想的選擇。或者,您可能不會邀請合適的年輕女士,因為也許有一天您會發現一位外表和個性都更佳的女士。
基督徒在做決定時尤其會感到不知所措,因為他們認為上帝希望他們做一些非常具體的事情,而他們害怕做出錯誤的決定。如果他們做出錯誤的選擇,那麼他們就違背了上帝的完美意願。讓我們先解決這個問題,然後再考慮如何決定要做什麼。
第一部分:聖經是否承諾上帝會向您揭示在每種特定情況下您應該做什麼?
簡短回答:沒有。但箴言 3:5-6 又如何呢?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 不要靠自己的聰明。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 他必修直你們的道路。 」
這段經文是否承諾,當你處在十字路口時,上帝會特別指引或引導你做出特定的選擇?基督徒通常引用箴言 3:5-6 作為他們在做重大決定時如何了解上帝具體旨意的聖經章節:
- 你應該去哪裡上大學?或者你到底該去上大學嗎?
- 你該和誰結婚?
- 你該加入哪個教會?
- 你應該從事什麼工作?
- 您應該居住在哪個城市或城鎮?
- 您應該購買(或租賃)什麼樣的房屋?
- 你該買什麼車?
- 你應該搬到其他地方嗎?
- 您應該如何投資您的資金?
- 退休後該如何投資餘生?
尋求神旨意的主觀觀點是什麼?
根據尋找上帝對你生命的個人意願的普遍觀點(我稱之為主觀觀點),如果你信任上帝,那麼祂就會向你清楚地表明你應該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如何?透過聖經、聖靈的內在見證、環境、忠告、你的願望、常識和/或超自然的指導,如印象和平靜的感覺。超自然的指引是這種觀點的追隨者所關注的,其結果是:知道該做什麼的關鍵不在於你仔細地運用你的頭腦,根據上帝在聖經中揭示的原則明智地分析情況。關鍵在於你要等待上帝給你指引、印象、提示和感受。 Garry Friesen 用四句話簡明扼要地總結了主觀觀點:
- 前提: 對於我們的每一個決定,上帝都有一個完美的計劃或意志。
- 目的: 我們的目標是發現上帝的個人意志並據此做出決定。
- 過程: 我們解讀聖靈傳達其引導的內在印象和外在跡象。
- 證明: 我們內心的平靜和決定的外在(成功)結果證實我們已經正確辨別了上帝的個人意志。
這種關於辨別或尋找上帝旨意的主觀觀點就像是烏陵和土明的修改版本。根據摩西之約,上帝子民的領袖可以請求上帝揭示祂在某件事上的具體旨意,並且可以透過烏陵和土明直接提問,得到肯定或否定的答案(例如,撒母耳記上 14:41-42)。答案是客觀的,而且顯然是神聖的。不需要任何感情。但我們不再處於摩西之約之下,這種了解上帝旨意的主觀觀點既不客觀,也非神聖。
這種主觀觀點是錯的,至少有六個原因:
1. 聖經足以讓我們認識、信靠、順服上帝。
安德魯·穆雷(Andrew Murray,1828-1917)代表了主觀觀點,他說:「我們僅僅擁有聖經,並把我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拿出來並應用是不夠的。我們必須 等候上帝的指引,知道祂希望我們做什麼」
但上帝賜給我們聖經來引導我們。主觀觀點破壞了聖經的充分性。遵循主觀觀點的人不一定會拒絕聖經的充分性,但他們的生活與聖經不一致。主觀觀點期望上帝透過給你引導、印象、提示和感覺來引導你做出特定的選擇,但上帝從未承諾為你做到這一點。相反,上帝已經在聖經中充分揭示了祂的旨意,以幫助你明智地生活。聖經的充分性意味著聖經完全足以實現其目的-讓你認識、信任和順服上帝(參考提摩太後書 3:16-17)。聖經的目的並不是直接回答你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聖經的主要目的是揭示上帝,以便你能夠認識和尊敬祂。
箴言 3:5-6a 的獎賞是上帝「必修直你的路」(箴 3:6b)。意思是上帝會為你清除障礙,以便你能夠成功地在正確的道路上前進。你只能走兩條路:惡人之路或義人之路(箴 2:15;11:3、20;12:8;14:2;21:8;29:27)。錯誤的道路是道德上的扭曲;正確的道路在道德上是正直的。直路才是有回報的道路。上帝指引你的道路意味著祂使你能夠明智地生活,然後享受明智生活帶來的回報。箴言 3:5-6 並沒有教導上帝會用聖經以外的特殊啟示來引導你。聖經足以讓我們認識、信靠、順服上帝。
2. 聖經對你的印象和感受有權威。
主觀觀點會讓你更重視自己對上帝旨意的感覺,而不是上帝在聖經中實際揭示的旨意。重點是你的主觀感覺——而不是上帝客觀所說的。
在某種情況下,根據你的直覺或直覺來決定要做什麼並不一定是錯的。但你不需要蜘蛛感應來確認你正在做上帝希望你做的事情。在決定要做什麼之前,您不需要感受到特別的平靜。你所需要的是基於上帝在聖經中所揭示的內容的智慧。
有些人認為保羅在歌羅西書 3:15 中的命令支持主觀觀點:「讓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做主。」但在文學背景下(歌羅西書 3:11-15),保羅並沒有指示你作為一個基督徒應該根據你內心是否感到平靜來決定做什麼。保羅正在指導信徒群體應該如何對待彼此——類似於他在以弗所書 4:3 中對教會的勸告:“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如果你主觀上覺得你該做什麼 矛盾 神的話?例如,聖經清楚地說:「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帖撒羅尼迦前書 4:3)。如果您感覺到,在您的特殊情況下,上帝希望您與未婚者發生性關係(或上帝希望您與非基督徒約會並結婚)該怎麼辦?如果您強烈感覺到是上帝告訴您這麼做的,那該怎麼辦?如果您的良心無愧,那又如何?在這種情況下,你的良心可能很清醒,但卻被錯誤地校準了。 上帝清晰而充分的話語對你的印象和感受具有權威性。
如果你在兩個或更多之間進行選擇,該怎麼辦? 好的 選項?您不需要抽籤或擺放羊毛或尋求主觀印像或夢想或願景或天使的信息或跡像或微小的聲音或預言。聖經記載了上帝以孤立、清晰、具體、神奇、上帝發起的方式與個人交談的例子——例如出埃及記第三章中摩西和燃燒的灌木叢。但這些例子並不常見。它們不是我們如何做決策的範例。上帝顯然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所以我不是說他 不能 除了《聖經》以外,不要用任何方式與我們溝通。但這並不正常,也沒有必要,因此優先尋求聖經之外上帝的直接引導是錯誤的。即使上帝確實似乎給了你非凡的指導,這種指導也不具備聖經的權威。您不應該以對待充分的聖經的方式來對待這種交流,因為您不能確定這種交流是否真的來自上帝,也不能確定您是否正確地解釋了這種交流。如果你想確切地聽到上帝的聲音,那就讀聖經吧。聖經對你的印象和感受有權威。
3. 聖經強調,你應該相信上帝已經啟示的智慧。
主觀觀點會讓你專注於讓上帝用新的啟示來引導你在特定情況下該做什麼,而不是相信上帝已經在聖經中向你揭示的智慧。但箴言 3:5-6 的文學背景並沒有形成對比 用我的思想 相對 神秘地等待上帝繞過我的思想。對比在於信任 我自己的 智慧與信任 上帝的 智慧。
我們的問題在於我們錯誤地相信自己的智慧。這就像我傲慢地嘗試自己做酸麵包,而無視我妻子的專業指導(我是這方面的專家) 吃 酸麵包,但不是在 製作 它)。當我們堅持相信自己的智慧時,我們就是愚蠢和叛逆的。我們應該相信 上帝的 智慧。在箴言書中,我們認識上帝智慧的方式是 傾聽 遵從上帝的指示、上帝的教導。我們在《聖經》中了解到了這一點。我們透過研究上帝所說的話並在祂的幫助下遵守來信任上帝。這就是為什麼基督徒要記住聖經、學習聖經、唱聖經、禱告聖經、遵守聖經;聖經是我們了解上帝智慧的主要和最終來源。我們相信上帝的話。我們依靠上帝的話。聖經充滿了值得信任的承諾和值得遵守的命令。關注這些(例如,羅馬書12:9-21;以弗所書4:17-5:20)。
主觀的觀點讓你專注於上帝所擁有的 不是 揭示而不是專注於上帝 有 揭曉。它會讓你在兩個或多個看似不錯的選項之間糾結於選擇。你應該加入這個教會還是那個教會?你應該和這個基督徒或那個基督徒約會嗎?你該去這所學校還是那所學校?你該接受這份工作還是那份工作?聖經沒有直接回答這些問題。上帝關心所有這些細節,但祂更關心你是否全心全意地愛他,愛你的鄰居如同自己,並且你是否密切關注你的生活和教義(提摩太前書 4:16)。主觀觀點會讓你專注於如何在好的選擇之間做出選擇(例如你應該住在這棟房子還是那棟房子),而不是專注於相信和遵守聖經。主觀觀點認為上帝的旨意似乎上帝已經將其隱藏起來,並讓你負責尋找和遵循它。
神學家透過區分上帝旨意的兩個面向來幫助我們。一方面是上帝希望發生的事情(例如,不要謀殺),另一方面是上帝實際上願意發生的事情(例如,上帝預定人們會謀殺耶穌——使徒行傳 2:23;4:28)。神學家用不同的術語來區分上帝意志的這兩種方式—見圖 1。
圖 1. 區分上帝旨意的兩種方式的術語
上帝希望看到什麼 (並非總是如此) |
上帝真正希望發生的事情 (總是發生) |
|
道德意志:這是我們應該遵守的。上帝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 主權意志:這是上帝的旨意。 | |
命令的意志:這是上帝的命令。 | 預定的旨意:這是上帝的旨意。 | |
顯露的意志:上帝告訴我們必須做什麼。 | 秘密或隱藏的意志:上帝通常不會事先向我們透露祂的詳細計劃。 (但以理書第 10 章等預言除外。) |
上帝向我們揭示了祂的道德意志(馬太福音 7:21;希伯來書 13:20-21;約翰一書 2:15-17),但上帝通常不會向我們揭示祂的主權意志(弗 1:11)。因此,當我們決定要做什麼時,我們應該關注 服從 上帝的道德意志、命令意誌或啟示意志──而不是 發現 祂的主權或法令或秘密/隱藏的意志。申命記 29:29 將上帝旨意的這兩個面向並列在一起:「秘密的事情 屬於耶和華我們的神,但 揭示的事情 永遠屬於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 「你不需要專注於 發現 在你做出決定之前,先了解「秘密的事」。相反,你有責任 服從 “顯明出來的事”,涉及運用智慧來做決定。聖經強調你應該相信上帝已經揭示的智慧。
4. 聖經強調你有責任做決定。
上帝的道德意志不僅包括你該如何外在地表現,也包括你該如何內在地激勵你。但它沒有明確說明 一切 為你。當你有可行的選擇時,主觀觀點會讓你變得更加被動——讓上帝用不基於大量證據或有意識的思考的自發性想法和感受來引導你。這可能是一種方便的方式來推卸責任,避免承擔具有挑戰性的決定的責任。這可能是懶惰而不是祈求智慧然後運用大腦的一種超精神藉口。但聖經中的命令預設你有責任做出決定。其中一條指令是“獲得智慧” (箴 4:5,7)
當我還在上學的時候,我認識一個男孩,他正在和一位年輕的基督教女士約會。他們都熱愛主,品格無可挑剔。隨著兩人的感情越來越深,這位女士決定分手。男人很困惑,因為他不明白她為什麼要結束這段關係。她只會說她沒有「平靜 關於」繼續和他約會(這比說 上帝告訴她分手!)。她使用了一些偽精神術語,暗示說:“嘿,別怪我。我只是在跟隨主,追隨他的指引。”
有時牧師可能會遵循主觀觀點,用某種「上帝告訴我」的說法來證明他的觀點。即使這種證詞是出於善意,它也會帶給人們不公平的影響。這會讓教會成員思考:「我是誰,竟敢阻礙上帝?上帝親自對牧師說過,所以這顯然是上帝的旨意。」當某人(尤其是領導者)將他的主觀印象(可能來自上帝,也可能不來自上帝)提升到無法批評或挑戰的程度時,它實際上可能具有操縱性。
當教會領袖以上帝的私人和特殊啟示作為榜樣時,其他人就會效法他們。這個故事的結局是,一個男人對一個年輕女士說:“是上帝讓我娶你的。”而這位年輕女士回答說:“不是的,他沒有。他告訴我不要娶你。”
對比保羅如何解釋他的決定:
- 「如果 這似乎是明智的 [適當(NASB,NLT),合適(LSB),合適(CSB)] 我也應該去,他們會陪伴我」(哥林多前書16:4)。
- “我認為有必要 打發以巴弗提回到你們那裡去」(腓立比書 2:25 NIV)。
- 「當我們再也無法忍受時, 我們認為最好的 我們被留在雅典」(帖撒羅尼迦前書 3:1 NIV;參考 NASB、CSB)。
- “我已決定 在那裡過冬」(提多書 3:12)。
保羅承認自己在做決定時有自己的自主權,我們最好效法他的榜樣。不要說“上帝告訴我要這樣做”或“上帝把這件事放在我心上”或“我感覺到上帝在對我說話”,最好說“我思考並祈禱了這件事,這對我來說似乎是明智的”。對你的決定負責。
5.主觀觀點不可能始終如一地遵循。
如果您每天要做出數千個決定,您怎麼可能花時間確認每個決定都是上帝希望您做的呢?當你穿衣服時,為什麼要選擇那些襪子?當你購物的時候,為什麼要選擇那盒雞蛋?當您進入一個有開放座位的房間時,為什麼要選擇那個座位?當你到達聚會場所時,為什麼要主動與那個人交談?
你不可能負責任地花一整天的時間去考慮這些決定。在實踐中,持有主觀觀點的基督徒必須前後矛盾地遵循這一觀點,而且他們通常不遵循這一觀點來做普通的決定,而只遵循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決定。 (但有時我們認為的普通決定比我們意識到的更重要——例如選擇一個最終坐在你最終結婚的人旁邊的座位,或者與一個陌生人交談,他為你介紹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6.主觀觀點具有歷史新穎性。
Garry Friesen 發現主觀觀點 這其實是一種歷史性的新事物。對確保萬無一失的決策的某些指導的痴迷似乎是過去 150 年來現代基督教特有的一種關注點。在喬治·穆勒的著作之前,教會文獻中幾乎沒有關於「如何發現上帝對你生命的旨意」的討論。我所說的傳統指導觀點是凱瑟克運動神學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該運動在英國和美國影響很大。
主觀觀點的新穎性並不能決定性地證明它是錯的。但它的新穎性至少應該讓你猶豫是否不加批判地接受它。
上帝為你的人生製定了一個特定的計劃,但祂呼籲你信任他,而不是擔心在做出決定之前弄清楚祂的既定計劃是什麼。因此,如果聖經沒有承諾上帝會向您揭示在每種特定情況下您應該做什麼,您應該如何選擇?
討論與反思:
- 您會如何用自己的話來概括決策的主觀觀點和上帝的旨意?
- 您認為對主觀觀點的評價中哪些面向具有澄清作用,哪些面向具有挑戰性?
- 決策的主觀觀點對您或您認識的人有何影響?
第二部分:您應該如何決定做什麼?四個診斷問題
這四個診斷問題是一組幫助您決定做什麼的原則(這些原則不是必須按照特定順序採取的步驟):
- 聖願:你想做什麼?
- 開放之門:哪些機會是開放的或關閉的?
- 明智的建議:那些了解您並熟悉情況的智者會建議您做什麼?
- 聖經智慧:根據聖經智慧,您認為自己應該做什麼?
1.神聖的願望:你想做什麼?
你可能會想:「問我想做什麼,這算什麼診斷性問題?你是說,如果我想做一件有罪的事,我就應該去做嗎?」不,這個診斷問題有一個重要的警告:做你想做的事 如果你真心忠於國王。如果你反抗上帝,你就不該為所欲為。如果你服從上帝——也就是說,如果你樂意跟隨他,如果你遵守他在聖經中揭示的道德意志——那麼就做你想做的事。這是約翰·麥克阿瑟在其關於上帝旨意的小冊子中所論述的另一種說法:如果你得救了,被聖靈充滿,被聖化,順從,並按照上帝的旨意受苦,那麼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但如果你的生活目標不是榮耀上帝,那麼絕對不要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上帝呼召你作為門徒教會的忠實成員來重視祂。如果你是男性,上帝會要求你把他看作一個忠實的男人-兒子、兄弟、丈夫、父親和/或祖父。如果你是女性,上帝會呼喚你成為一個忠實的女人——女兒、姊妹、妻子、母親和/或祖母。
這「神聖的願望」原則是基於詩篇37:4:
「你要以耶和華為樂,
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 」
這樣的願望 聖 慾望。如果你以上帝為樂,那麼你想做的事就會與你應該做的事一致。如果你很自私,那麼你想做的事和你應該做的事就不一致。這就是為什麼奧古斯丁說:“去愛,然後做你想做的事。” 也就是說,如果你全心全意地愛上帝並愛鄰居如同自己,那就做你想做的事。
例如,如果你正在考慮是否與某個基督徒結婚,那麼問「你想嫁給這個人嗎?」會很有幫助。如果這樣的前景令你厭惡(並且如果你對上帝感到高興),那麼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表明你不應該嫁給那個人!請注意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7:39 所說的話:「丈夫活著的時候,妻子是被約束的。丈夫若死了, 她可以自由地嫁給任何她想嫁的人,但必須嫁給主」這意味著(1)基督徒寡婦可以選擇再婚或不再婚,(2)她可以結婚 她想要誰就誰 只要該男子是基督徒。
值得注意的是,當保羅列出牧師或監督的資格時,他是這樣開頭的:「如果有人 渴望 擔任監督員的職務,他 慾望 這是善工」(提摩太前書 3:1)。牧師的標準之一是,他 想要 成為牧師。 在您最神聖的時刻您渴望什麼?
2. 開放之門:哪些機會是開放的或關閉的?
持主觀觀點的人可能會以兩種方式使用敞開大門的比喻作為藉口。首先,這可能是個藉口 做不該做的事。例如,當一所名校為你提供獎學金或一家公司為你提供高薪工作時,你就會走進“敞開的大門”,儘管你有充分的理由不這樣做。第二,它可以成為一個藉口 不做你該做的事。例如,如果你失業了,想找一份工作來養家糊口,你不是精力充沛、富有創造力地尋找工作,而是心不在焉地尋找,然後閒逛,因為上帝沒有為你打開一扇門。
我所說的「敞開的門」或「關閉的門」指的是機會目前是否是一種選擇。換句話說, 考慮你的情況。 2018 年上半年,當我的家人住在英國劍橋時,我們探索了一些美麗的校園,例如國王學院。但有時我們無法進入校園,因為大門被鎖上了。當一扇鎖著的門阻止你進入你想去的地方時,這是令人沮喪的。鎖著的門會縮小你當時的選擇範圍(我說“當時”,因為現在關閉的門以後可能會打開)。
聖經使用 打開門 隱喻可以幫助我們決定要做什麼。保羅是這樣與哥林多教會分享他的旅行計劃的:「我要住在以弗所,直到五旬節, 為了 一扇通往有效工作的大門向我敞開」(哥林多前書16:8-9上)。保羅計劃留在以弗所,因為上帝正在為他開啟在豐盛的服侍工場中服侍的絕佳機會。這意味著,如果上帝沒有開啟這樣的大門,保羅的旅行計劃就會改變。
但門是開著的並不代表你應該走進去。保羅向哥林多人說:「我到了特羅亞,傳基督的福音, 儘管主為我開了一扇門,我的心裡很不安,因為我沒有在那裡找到我的兄弟提圖斯。於是我就辭別他們,往馬其頓去」(哥林多後書 2:12-13)。有時,你可能會考慮是否應該走進一扇敞開的門,但最終卻選擇不去。敞開的門是一個你可以選擇抓住或不抓住的機會。關閉的門不是一個選擇——儘管我們可以祈求上帝打開一扇特定的門(參見歌羅西書 4:3-3)。
因此,如果您已經認真申請了幾份工作,而目前只有三個可行的選擇,並且您急需一份工作,那麼這些選擇目前就是三個敞開的大門。你不能穿過一扇關閉的門。所有關閉的門都幫助你將選擇範圍縮小到當時的三扇敞開的門。
敞開的門並不意味著你應該走進去。關閉的門並不意味著某個特定的機會將永遠對你關閉。但是,當您考慮做什麼時,觀察哪些機會是當前可行的選擇以及哪些不是會很有幫助。
3. 明智的建議:那些了解您並熟悉情況的智者會建議您做什麼?
您可能更喜歡獨立做出重大決定,但向虔誠而明智的顧問尋求建議是謙遜和智慧的標誌:
- 「沒有指引,人民就會墮落, 但 謀士眾多,安全無虞」(箴 11:14)
- 「愚昧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 但 聰明人聽取建議(箴 12:15)
- “與智者同行者,必得智慧, 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 」(箴 13:20)
- 「沒有商議,計劃就會失敗, 但 在眾多顧問的幫助下,他們成功了」(箴 15:22)
- “聽取建議 並接受指示, 使你將來有智慧」(箴 19:20)。
- “計劃由律師制定; 憑智慧爭戰。 」(箴 20:18)
- 「透過明智的指導,你可以發動戰爭, 和 謀士眾多,便得勝(箴 24:6)
那些了解您和您的情況的聰明人會就您自己和您的目標給您什麼建議?認真、謙虛地聽取他們的建議。
有一種狡猾的方法可以試圖操縱建議——選擇性地分享部分相關信息,並只向你認為會同意你想要做的事情的人徵求建議。上述諺語的精神在於,當你向聰明人徵求建議時,要以開放的心態去做。做一個謙虛的學習者,虛心接受聰明人的建議。別傻了:
「愚昧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 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 」(箴 12:15a)
因此,如果你正在考慮是否與某個基督徒結婚,而你的父母、牧師和最親密的朋友出於各種原因警告你,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壞主意,你該怎麼辦?如果所有建議都與你正在考慮做的事情相悖,那麼一般來說,這些建議應該會讓你認真考慮是否繼續下去,並引導你改變方向。
當你收到的所有建議都是統一的,並且與你想要做的事情以及上帝所打開的大門相一致時,這個原則特別有用。當你諮詢那些既了解你又了解情況但卻給你不同建議的聰明人時,這個原則就沒那麼有用了。例如,如果你正在考慮是否與某個基督徒結婚,如果大家的意見大致是一半贊成,一半反對,你該怎麼辦?您需要提出第四個診斷問題。
4. 聖經智慧:根據充滿聖經的智慧,你認為你該做什麼?
這個診斷問題並不完全與前三個問題平行,因為它涵蓋了所有問題。智慧之道將一切都考慮在內:
- 你的神聖願望
- 開門和關門
- 明智的建議
- 上帝的道德旨意在聖經中顯露
- 您可以透過考慮自己的天賦(哪些活動已被證明是富有成效的?)和研究(各種選擇的優缺點是什麼?)來獲得其他相關資訊
上帝通常不會透過直接和特殊的啟示來幹預祂的子民的生活。上帝希望你運用聖經的智慧來做決定。
約沙法王禱告說:「我們不知道怎樣行,我們的眼目單仰望你」(代下 20:12b)。在你的一生中,你會有很多次不知道該做什麼。但你可以祈禱!具體來說,你應該向上帝祈求智慧:「你們中間若有缺乏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上帝,主就必賜給他。」(雅各書1:5)當你為在特定情況下應該選擇什麼而祈禱時,你不應該專注於接受特殊的啟示、印像或引導。相反,你應該專注於獲得智慧。
但智慧到底是什麼?智慧的本質是 技能 或者 能力。這裡有四個例子:
- 約瑟很聰明,因為他可以 巧妙治理 埃及(創 41:33)。
- 比撒列的智慧在於他 精通工藝和藝術設計 (出 31:2-5)
- 希蘭很聰明,因為他可以 巧妙地製作任何青銅作品 (列王紀上 7:13-14)
- 以色列人是明智的,因為他們 善於犯罪!耶利米諷刺地說,
「他們很『聰明』——但他們卻在作惡!
卻不知道怎樣行善」(耶利米書 4:22)。
箴言中說,一個人有智慧,因為他能 熟練地 居住。因此我們可以這樣定義智慧: 智慧是謹慎和精明生活的技能 (謹慎的意思是“為未來而行動或表現出謹慎和思考”,而精明的意思是“具有或表現出準確評估情況或人並將其轉化為優勢的能力”).
例如,一個聰明的人不僅僅明白,被禁止的女人的話語滴下蜂蜜,比油更順滑,到最後她會像一把雙刃劍一樣鋒利,她的腳會陷入死亡(箴言5:3-5)。聰明的人會巧妙地運用這些知識,遠離她(5:8)並飲用自家井裡的水(5:15)。智慧是謹慎、精明生活的技能。
因此,當你試圖決定在特定情況下該做什麼時,你需要充滿聖經的智慧。您需要有洞察力才能理解和運用上帝的道德意志。
- 這就是為什麼保羅命令你,「嘗試 分辨什麼是主所喜悅的。 …不要愚蠢,但是 明白主的旨意」(弗 5:10,17)。「要藉著心意的更新而變化,這樣,你們就可以 分辨什麼是神的旨意,什麼是好的、可接受的、完美的」(羅馬書12:2)。
- 因此保羅這樣禱告:「願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一切 辨別力,這樣你就可以 認可優秀」(腓 1:9-10;參考歌羅西書 1:9)。
當談到指導時,聖經強調正確的思考,而不是模糊的感覺。您需要智慧來理解上帝在聖經中命令您做什麼,然後在具體情況下應用它。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仔細閱讀聖經並且不誤解它如此重要。如果您透過隨意翻閱某段經文並脫離上下文來閱讀聖經,那麼您就沒有仔細地解釋和應用聖經。相反,你的行為是魯莽和愚蠢的。
這不僅適用於與誰結婚或從事什麼工作等重大決定。做出道德決定也是如此,需要道德推理:
- 您該如何看待婚前與女朋友或男友進行浪漫接觸?
- 你和你的配偶在婚姻中應該採取避孕措施嗎?
- 你應該紋身嗎?
- 基督徒該投票嗎?如果是的話,怎麼辦?美國的基督徒可以投票給民主黨總統、國會議員或州長嗎?
- 你是否應該穿特別的衣服?
- 您是否應該利用空閒的晚上觀看某個特定的節目或電影?
以下的流程圖由沃恩‧羅伯茲 (Vaughan Roberts) 繪製,總結了基督徒應如何根據《哥林多前書》第 8 至 10 章中的原則做出道德決策(見圖 2):
圖 2. 決策流程圖
最初的問題是「聖經允許這樣做嗎?」如果聖經禁止某種行為,例如婚外性行為,那就不要做。絕對不行。沒有爭議。
下一個問題是「我的良心允許嗎?」換句話說,「我能為此感謝上帝嗎?」如果您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我們可以在流程圖中添加另一個問題:您是否需要調整您的良心以符合上帝的話語?你的良心是你對自己認為正確與錯誤的意識或感覺。 你的良心無法使一種罪惡的行為(例如喝醉)變得可以接受,但如果你的良心譴責你這樣做,它就可以使一種可以接受的行為(例如適量飲酒)變得有罪。
最後三個問題探討自由的領域。他們強調,你和你的個人自由並不是唯一需要考慮的因素。成熟和虔誠的標誌是,你選擇做什麼不僅基於它會如何影響你,還基於它會如何影響他人。
有四個診斷問題可以幫助您決定要做什麼:
- 聖願:你想做什麼?
- 開放之門:哪些機會是開放的或關閉的?
- 明智的建議:那些了解您並熟悉情況的智者會建議您做什麼?
- 聖經智慧:根據聖經智慧,您認為自己應該做什麼?
在你思考完這四個問題並決定要做什麼之後,接下來呢?
討論與反思:
- 您目前面臨的決策是否可以透過這四個診斷問題得到幫助?
- 上述對智慧的描述是否符合您所想的,或者這對您來說是一種新的智慧方法?您的生活中有哪些面向需要運用聖經智慧?
第三部分:做出決定並繼續前進
別凍僵了。不要過度分析。不要焦慮地擔心自己可能會錯過上帝旨意的中心。不要過度擔心自己可能會經歷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相反,正如凱文·德揚 (Kevin DeYoung) 勸告的那樣,“只管做點什麼。” 做出決定,然後堅持下去。不要「放手讓上帝來做」。相反,正如 JI Packer 所說,“相信上帝,然後行動起來。”
當你做出決定時,你可能會變得焦慮、生氣、不靈活、想太多和懦弱。以下是應該採取的措施。
1.不要焦慮。相信上帝。
耶穌命令你,「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太 6:25)。上帝餵養飛鳥,而你比它們更有價值(6:26)。擔憂並不能幫助你延長壽命(6:27),事實上它會讓你變得不那麼神聖,也不那麼快樂。焦慮會適得其反。上帝為百合花披上了華麗的衣裳,祂也將為你披上華麗的衣裳(6:28-30)。因此,不要擔心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或嫁給什麼人、上什麼學校、從事什麼工作、有什麼孩子、住在哪裡、什麼時候死),而要先尋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神會照顧好其餘的一切(6:31-33)。不要擔心未來,因為「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6:34b NIV)。
驕傲的人憂慮。謙卑的人則不然。謙卑自己的方法就是將一切憂慮卸給上帝:「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到了適當的時間,他必叫你們升。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顧念你們。」(彼得前書 5:6-7)
焦慮的反面就是信任上帝。你信任他嗎?即使上帝沒有告訴你祂所做之事的全部原因,你仍然相信祂嗎?根據上帝在《聖經》中向您揭示的自我,您是否相信上帝的性格?上帝的話語使你變得聰明。
這對你來說可能很難,因為你想知道未來。你不知道未來,但沒關係,因為上帝知道。他已註定了一切。他會為您提供保障。他正在照顧你,並且已經給了你一切令他高興的東西。 「我們知道,對於那些愛上帝的人來說 一切事情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羅馬書 8:28)「凡事」包括你所有的決定-明智的和不明智的。
當你為未來憂心忡忡時,你就是不信任上帝,因而也是對上帝的不敬。您不需要了解即將發生的事情的每個細節。你需要信任並服從上帝。這包括不擔心明天。
2. 不要生悶氣。變得聖潔和快樂。
您可能會全神貫注於辨別上帝對某個特定決定的旨意(例如是否接受工作機會),以至於您很少關注聖經中關於上帝旨意的明確描述。例如,聖經中有兩處經文明確地說:「這是神的旨意」:
- 「這是上帝的旨意, 你的聖潔 [上帝的旨意是要你們聖潔(NLT)]:要禁戒淫亂」(帖撒羅尼迦前書 4:3)。
- “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 5:16-18)。
上帝的旨意不是要你悶悶不樂。這是為了讓你變得聖潔和快樂。
在 CS Lewis 的 黎明踏浪者之旅你還記得在阿斯蘭除掉龍之前尤斯塔斯的脾氣有多壞嗎?別像尤斯塔斯一樣悶悶不樂。上帝對你的旨意恰恰相反。祂希望你變得聖潔和快樂。你順服上帝,就能取悅他, 當你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時,當你享受上帝和祂的禮物時,你是最幸福的。
3.不要太固執。願意調整你的計劃。
你必須做出決定——其中一些決定應該是不可改變的,例如不通姦的道德決定。但在許多其他領域,你可以自由地選擇這樣或那樣來尊敬上帝——無論是在 Chipotle 還是 Chick-fil-A 吃飯,無論是閱讀 《天路歷程》 或者 《魔戒》無論是待在家裡還是去旅行,無論是全職上學還是全職工作。當你計劃做什麼時,請記住你不是上帝:
來吧,你們說:「今天或明天,我們要往某城裡去,在那裡住一年,做生意賺點錢。」其實明天會發生什麼事,你們並不知道。你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因為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反而 你們只當說:『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 ’ 事實上,你很傲慢。所有這些自誇都是邪惡的。 (雅各書4:13-16)
做出決定後不要驕傲。如果你做出了明智的決定,那麼上帝就會給你智慧。有時,在您做出決定之後,您必須根據未預見的情況修改計劃。您的許多決定都是可以改變的,因此請願意調整它們。如果上帝願意,你的計劃將會實現。不要太固執。
4.不要過度思考過去的決定。努力迎接未來。
不要在你短暫的一生中思考「但如果我做出不同的選擇會怎樣?」像保羅一樣:「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 3:13-14)當然,你應該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聰明人就是這麼做的。但你不該沉迷於過去。保羅不再沉湎於過去,而是繼續朝著目標前進。這包括保羅成為基督徒之前的生活,以及他作為基督徒的生活——他作為基督徒所取得的良好進步。您可以負責任地應用這項原則,不要過度思考過去的決定。你不應該糾結於如果做出不同的選擇會發生什麼,而應該一心一意地努力迎接未來。做出決定,然後堅持下去。
5.不要膽怯。要勇敢。
即使你做出榮耀上帝的決定,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就像以斯帖王后決定的那樣,「我要去見國王,儘管這是違法的, 如果我死了,我就死了」(以斯帖記 4:16)你需要勇氣才能繼續前進。
如果您在選擇上哪所大學時遇到困難,您需要勇氣去做出選擇,而不要擔心在另一所學校您可能會錯過什麼。明智地選擇,然後繼續前進。
如果你是個男士,正在考慮是否與某個女性發展一段感情,看看你們是否適合結婚,那麼你需要勇氣,因為她可能會說「不」。 Kevin DeYoung 的分析和建議非常正確:
當太多的單身基督徒想要結婚時,這就成了一個問題。我把這個問題直接歸咎於年輕男性,他們的不成熟、被動和優柔寡斷將他們的荷爾蒙推向了自我控制的極限,推遲了成長過程,並迫使無數年輕女性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追求事業(這不一定是錯的),而他們寧願結婚生子。男人們,如果你們想要結婚,那就找一個虔誠的女孩,善待她,和她的父母談談,向她求婚,結婚,然後開始生孩子。
我並不是說只有年輕男性會犯罪而年輕女性不會犯罪,而且我意識到可能還有其他減輕罪責的因素——例如女權主義和文化衰落。我的負擔是,有些基督徒對婚姻的態度主觀而懶惰,我認為勸告男人勇敢地採取主動並承擔責任是明智的。
當你決定要做什麼時,要警惕繁榮福音的心態。根據繁榮福音,上帝會用增加的健康和/或財富來獎勵我們增強的信仰。但這扭曲了福音。福音是耶穌為罪人而生、而死、而復活,如果你遠離罪惡並信任耶穌,上帝就會拯救你。上帝並不總是會賜予順從祂的子民健康和財富,這是不正確的。
當你服從上帝時,你可能會受苦。上帝並沒有承諾你的生活中永遠沒有衝突、困難和麻煩。相反,聖經說:「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也要受逼迫」(提摩太後書 3:12)。在上帝的仁慈安排下,虔誠的人遭受苦難是正常的,就像約伯、約瑟、但以理、耶利米和保羅這樣的人一樣。如果你遭受痛苦,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你做了錯誤的決定。上帝並沒有承諾,只要你遵守祂的意願,就不會有任何壞事發生在你身上。但我們可以相信上帝,基督將永遠與我們同在(馬太福音 28:20),並且沒有任何人或事能夠成功地反對我們(羅馬書 8:31-39)。
討論與反思:
- 這五項中哪一項對你來說最困難?您認為這是為什麼呢?這種困難是否存在內心問題或錯誤信念?
- 如果您與導師一起閱讀本文,請詢問他或她做出了哪些重大決定以及該過程如何進行。您的導師學到了什麼教訓,現在的做法會有什麼不同,等等?
結論:“我就是獅子。”
回顧兩年、五年、十年、二十五年後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您可能希望上帝能夠解釋您的過去並向您揭示您的未來,並解釋現在發生的事情如何融入大局。但這不是上帝的正常做法。你不應該透過請求上帝揭示你的未來來做決定。到時候一切都會明白的。現在,你的任務是完全信任上帝,而不是信任你自己或任何其他人。
我喜歡 CS Lewis 在 馬和他的男孩 當獅子阿斯蘭與男孩沙斯塔說話。雖然沙斯塔認為自己孤身一人,但他抱怨道,「我 做 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不幸的男孩。除我之外,其他人一切順利。路易斯補充說:「他對自己感到非常難過,眼淚都流下來了。 」 然後沙斯塔突然意識到在漆黑的夜裡有人走在他身邊。那個人就是阿斯蘭。當沙斯塔向阿斯蘭訴說他的悲傷時,阿斯蘭的回答應該譴責並鼓勵我們這些缺乏信心的人:
[沙斯塔] 講述了他如何從來不知道他的親生父親或母親,並被漁夫嚴厲地撫養長大。然後他講述了他逃跑的故事以及他們如何被獅子追趕並被迫遊水逃生;以及他們在塔什班遇到的所有危險,他在墳墓中度過的夜晚,以及野獸如何在沙漠中向他咆哮。他還講述了他們沙漠之旅的炎熱和口渴,以及當他們快要到達目的地時,另一隻獅子追趕他們並打傷了阿拉維斯。而且,他已經很久沒有吃過東西了。
「我並沒有說你不幸,」那巨大的聲音說。
「你不覺得遇到這麼多獅子是不吉利的嗎?」沙斯塔說。
「只有一隻獅子,」聲音說。
“你到底什麼意思?我剛剛跟你說過,第一天晚上至少有兩個,而且——”
“只有一個人,但他跑得很快。”
“你怎麼知道?”
「我就是那頭獅子。」當沙斯塔張大嘴巴,什麼也沒說的時候,聲音繼續說道。我是那隻獅子,強迫你加入阿拉維斯。我是那隻貓,在亡靈之家安慰你。我是那隻獅子,在你沉睡時驅趕豺狼。我是那隻獅子,賦予馬匹最後一英里恐懼的力量,讓你及時到達倫恩國王。你不記得了,我曾推著你──一個瀕臨死亡的孩子──躺著的小船,讓它停靠在岸邊,一個男人坐在那裡,午夜醒來,迎接你。
「那麼是你打傷了阿拉維斯?”
“是我。”
“但是為什麼呢?”
“孩子,”聲音說,“我給你講的是你的故事,不是她的故事。我只給別人講他自己的故事。”
"世界衛生組織 是 你? 」沙斯塔問。
「我自己,」那聲音低沉而低沉地說道,大地都為之震動;然後又是“我自己”,響亮、清晰、歡快;然後是第三次“我自己”,聲音輕柔得幾乎聽不見,但它似乎來自你的四周,彷彿樹葉也跟著它沙沙作響。
沙斯塔不再害怕那個聲音是會吃掉他的某種東西的聲音,也不再害怕那個聲音是鬼魂的聲音。但一種新的、不同的顫抖感湧上心頭。但他也感到高興。 …
他看了一眼獅子的臉,就從馬鞍上滑下來,倒在獅子的腳下。他什麼也說不出來,但他也不想說什麼,而且他知道他不需要說什麼。
與上帝直接接觸——就像阿斯蘭與沙斯塔交談那樣——並不正常。你不需要去尋找它們。上帝已經賜給你忠誠和有成果所需的一切。沙斯塔和阿斯蘭之間的上述交流應該提醒你,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正在為你的好處監督一切事情,而今生你不會知道上帝為你展開計劃的所有方式和原因。所以不要像沙斯塔一樣焦慮和生氣。相信上帝,然後繼續前進。明智地選擇,然後繼續前進。
致謝
感謝慷慨地為這本小書的草稿提供回饋意見的朋友們,包括 John Beckman、Bryan Blazosky、Tom Dodds、Abigail Dodds、Betsy Howard、Trent Hunter、Scott Jamison、Jeremy Kimble、Cynthia McGlothlin、Charles Naselli、Jenni Naselli、Kara Naselli、Huddris、John Sedney、Jenni Naselli、Kara Naselli、Huddris、Jenni Naselli、Kara Naselli Stein、Eric True 和 Joe Tyrpak。
本指南概要
聖經並沒有承諾上帝會向你揭示在每種特定情況下你應該做什麼。上帝通常不會透過直接和特殊的啟示來幹預祂的子民的生活。相反,上帝希望你運用聖經的智慧來做決定。四個診斷問題可以幫助你決定要做什麼:(1)你想做什麼? (2)哪些機會是開放的,哪些機會是關閉的? (3)那些了解你、熟悉狀況的聰明人會建議你做什麼? (4)你認為根據聖經的智慧,你該怎麼做?相信上帝,然後繼續前進。明智地選擇,然後繼續前進。
履歷
安德魯·戴維·納塞利(鮑勃·瓊斯大學博士;三一福音神學院博士)是明尼阿波利斯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的系統神學和新約教授,也是明尼蘇達州芒茲維尤北方教會的牧師之一。安迪和他的妻子珍妮於 2004 年結婚,上帝賜給他們四個女兒。